妻说起来结缡也快十年了,一直没个孩子。我知道子女是缘分,强求不得,也没说什么。倒是她急的不行,自己给你表哥纳了好几房侍妾。要我说这是何苦,你舅舅一辈子就我一个,就算没孩子,我们日子一样能过的好。她其实是心思过重,就怕别人说她一句不好,你说一个人老是这样想,那身子能好么?”
“在我看来,表哥常年在外,与表嫂聚少离多,这孩子的事情怕也与此有关。”方槿又给沈氏倒了杯茶,引导她继续往下说。
沈氏叹了口气,“可不是。我知道他心里不喜欢佟氏,更不喜欢那几个侍妾,可娶已经娶了,总不能和离吧。佟氏乃是江南望族出身,自幼所受的规矩教养最是严格,若是和离,那可就是真真要逼死她了。”
方槿万没想到沈氏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问道:“表哥最是潇洒不羁的人,当初为何要给他定下表嫂呢?”
“还不是你舅舅!他和佟家族长是挚友,佟家一说结亲,他二话不说就应了,回家还跟我说佟家是书香门第,女儿规矩如何如何好,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过日子最重要的是两口子性情相合。如今他自己也是后悔的紧……”沈氏因着大儿子的婚事颇多遗憾,平日里又苦于无人可以诉说,如今遇着方槿,可算能一倒苦水,当即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方槿心下感叹,古人盲婚哑嫁,所造成的怨偶不知凡几。男人若是不喜家中“贤妻”,还可以按着自己的心意纳“美妾”。女人只能困在后宅里,和丈夫的其他女人拈酸吃醋,为自己争权利,为子女争利益,仔细想想,这样的一生,何其不幸,何其可怜。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章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父母包办,门当户对,结果徐志摩喜欢上林徽因,在妻子怀孕期间提出离婚。张幼仪无疑是优秀的,可惜,她的丈夫不爱他。
后来,张幼仪的儿子听说母亲要再婚时,写信说道:“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短短几句,看的人心里发酸,这样的一生,该怨谁恨谁?
☆、第 3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