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馊了的米饭,还是发霉的面包,三毛都能吃的津津有味。

他有时候给路人擦皮鞋赚钱,拿着报纸叫卖,却时常遭警察驱赶毒打。

路过豪华饭店,里面的人挥金如土,含着金汤勺出身的人出手阔绰,一窗之隔的瘦小三毛却一无所有……

一路上,三毛经历了太多不公平待遇。

哪怕三毛拼尽全力生活,最终还是死在了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像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土,无人在意……

不过短短半月的时间,《流浪三毛》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一本连载小说。

不少读者都为三毛的悲惨经历流泪,牵挂着他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寄到青年报的粉丝信更是快淹没了整个报社。

“月亮先生,我心痛三毛小小年纪,就要受此苦楚,劳烦您回信一个地址,我将寄些物资给三毛,让他吃些好的,他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月亮先生,见信如唔,多亏您的《流浪三毛》,才让我知道了西北原来过着这么苦的日子,我将手里的钱都捐了出去,希望能帮到那里的百姓。”

“月亮先生,看完《流浪三毛》,我悲痛欲绝,怎么会有三毛这么可怜的孩子,我们的国家到底怎么了?望您能给我一个解答,在下感激不尽。”

“月亮先生,你能告诉我三毛最后的结局吗?他是不是被一个富贵的人家收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呢?盼望先生回信。”

“月亮先生,我曾经就是三毛这样的孩子,请你告诉更多三毛,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好吗?”

“……”

《流浪三毛》比起《吃人宅院》传播度更广,读者们同情三毛,连最底层的民众都能看懂这个故事,为三毛的经历感到揪心无比。

学生们在街头巷尾义演这个故事,底下观众每次都热泪盈眶,纷纷慷慨解囊,得到的捐款最后都拿来购买物资支援西北。

这个故事也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

一位文学界泰斗在报纸上刊登自己对《流浪三毛》的评语。

“初读月亮先生的第一部作品,我只看到小女子的矫情,不以为然,可这篇《流浪三毛》,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文笔朴实无华,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讲述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揭露了当局的腐败,实乃义士!”

不少学者也纷纷评论,或褒或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国家还有无数个可怜的三毛,三毛的结局,到底会怎么样?”

“在这本小说里,我看见了一个拼命挣扎着想要活下去的孩子,他做错什么了吗?没有!他只是想活下去而已,这个世界却处处容不下他,实乃可悲可叹!”

“月亮先生根本就是沽名钓誉之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三毛这样的孩子,幻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来污蔑政府对西北的治理,实在是居心叵测!”

“……”

不管是百姓,学术界还是政界,都对瑾泞这篇《流浪三毛》关注无比。

随着故事的深入,三毛的经历更让大家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不作为的管理者也越发愤怒。

清晨。

明家别墅。

明父喝着粥看报纸,担忧地对瑾泞说道:“月儿,你写这些,不会有问题吗?”

最近局势紧张,瑾泞这举动,可以说是芝麻大点小事,仅仅在报纸上写了一个故事而已。

但要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也能给她安上反动的罪名。

明母也担心,“月儿,这书太火了,为了安全,还是别引火上身的好。”

父母终究最关心的还是她的安全。

瑾泞宽慰他们:“我只是写小说,又不是上战场,不会有问题的。”

但她心里明白,她已经被盯上了。

这些天从学校回来,身后就一直有尾巴跟着。

要是没猜错,她安生日子过不了几天了。

果然,在几日后《流浪三毛》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