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得太久了,得补充能量。
郑循打算去觅食。
刚推开门,恰好,一元站在门外,右手抬起,正准备敲门。
“一元?”
一元应了一声。
“我看见你把自己关在房间很长时间了,给你送点吃的。”
一元把托盘递给他。
郑循接过来,上面摆得很满,有零食有甜点有果盘,还有一元自调的饮品。
“谢谢你,我刚好饿了。”
“进度怎么样?”
就算郑循没和一元说他闷在房间做什么,一元仿佛也知晓他的一切小动作。
“不是很顺利,那本书看起来是一本没用的书。”
“并不是它没有用,”一元慢慢地说,“只是,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书不都是那样,用眼睛读。”
一元笑了声,没有继续。
他的温馨提示只到这一步。
等一元微微欠身离开,房门重新关起来后,郑循还在思索一元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哪里做得不对?难道要我把书撕开……或者是物理消化?”
任由他一个人思考,就会越想越偏。
郑循叼着一块曲奇,重新回到懒人沙发,
他把书摊开,捧在怀里,脑海中仍然在想一元说的“阅读方法”。
曲奇的碎屑不小心掉在书上,染上一小块油渍。
郑循试着用手搓了搓,好吧,看起来污渍的面积更大了。
好巧不巧,被污染的那两个字,恰好是“马猴”。
郑循的手指指腹压在上面,正准备移开时,余光瞥了眼旁边的文字。
这一瞥,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你开始观测马猴,就会对马猴产生干扰。”
第一个“马猴”被油污弄脏了,这半句话就变成了“当你开始观测”。
郑循伸出右手拇指,把后半句的“马猴”二字也挡住。
“当你开始观测,就对产生干扰。”
有瑕疵,再把“对”字挡住。
这回,就是一句完整的话。
当你开始观测,就会产生干扰。
什么意思?
这句话在书的第一个段落末尾。
全书的开头,往往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和抉择,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应思茗把这句让人云里雾里的话放在第一段,必然是要人引起重视。
这话让人不由得想起应思茗之前做的一连串实验。她在观察,而观察到的结果,似乎也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所以她走向绝路。
……是要这么理解么?
有了前面做铺垫,后面的内容解码,就相当顺畅。
郑循用一根铅笔将所有的“马猴”涂抹,再通读两遍,把所有不通顺的地方稍作修改。
不是所有的字句都有用。为了掩盖真正有用的内容,应思茗还真的介绍了许多关于马猴的知识。当然,这些也都是要被删去的。
直到整本书都按照这样的方式改好。
这次他读得很细致,一边改一边阅读内容,两小时后,才读到最后一页。
书的背面再次朝上,郑循翻完了整本书,久久无法回神。
他想到什么,立刻翻出手机搜索。
这本书当初首次发行后,再没有再版翻印,成了绝版书。
没有电子版,在网上也找不到贩卖二手的人。
像是有人怕上面的真实内容被发现,刻意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