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了?”沈夫人意外。

“是。”婆子们点头,甚至没有帮忙帮上半点忙。

沈夫人惊讶,并不相信。

她把账本给接过去,发现祝吟鸾把账目核对得十分准确清晰,遗漏错处的地方她都勾出来了。

这账本有些勾勒出来的细微之处,沈夫人自问,她要是一目十行都未必能够看出来问题。

祝吟鸾竟然看出来了,还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她只花了小半炷香。

不仅仅是账目做得好,她的字也写得整洁娟秀,完全不输给她的女儿沈蔻玉。

若说祝吟鸾聪慧,能够在这么短的时日内学会看账快速上手,那她的笔墨绝对是下功夫练过的。

这练字最是考验人,耐性,定力,感悟,缺一不可。

沈夫人又看了一眼账目。

压下心里的惊叹,面不改色嗯了一声,重新给祝吟鸾分了剩下的账目。

这一次,她亲自看着祝吟鸾对账,想要看看她有没有假手于人?或许是旁边的婆子指点呢但沈夫人也很清楚,基本上不可能。

在她的注视之下,祝吟鸾面不改色投入算账当中。

被人这么盯着,她也能够丝毫不受干扰,很快就核对好了账目,所用的时辰比刚刚还要短。

沈夫人接过去查验,一如方才,没有丝毫的错漏。

若说刚刚给予祝吟鸾的重视是因为沈景湛,此刻她多看祝吟鸾两眼,全是因为祝吟鸾自身的本事。

“你的账目做得那么好,方才怎么才跟我说会一些?”沈夫人问。

祝吟鸾道,“这都是婆母适才派人教了媳妇的功劳。”

她倒是会说话,谦逊得很呐。

也是,能这么快就入了沈老太太的眼睛,就不该轻视她。

接下来的时日,沈夫人带着祝吟鸾一道做账。

没想到,沈夫人昨日预想的祝吟鸾拖她后腿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

在祝吟鸾的帮助之下,她今日甚至空了不少闲。

祝家女不仅仅会看账,算账,划账,她似乎……还很擅长观察,懂得怎么用人。

跟这些账房先生,管事婆子们共事一个中午而已,她便能够快速记下谁是做什么的,谁的记性好,谁算账快,谁点账可以,优点记得,短缺也不曾遗漏。

这是一把好手啊。

在最后收尾的一个田庄铺子里,沈夫人有意用这笔烂账考究她。

给她看了田庄的账目,让她算了账之后,才问她田庄哪些人该换,哪些人要留下?

她酌情思考一二,提了一些人,换了一些人。

沈夫人问她为何要这样变动?

指着田庄没有被换掉反而提拔起来的二管事,“这人近几年总贪利钱,你竟然觉得这样的人可用?”

“婆母,媳妇说句大不敬的话,掌事用人不该过于严苛钻利,有些时候合该睁只眼闭只眼,媳妇看了这个管事的身契,他在沈家田庄上干几十年了,前几年都很老实本分。”

“因为顶上庄头大管事压着,几年不给人涨薪,反而克扣,他贪利想来也是为了添补家中,更何况这利钱并没有贪多,这是一笔可以放失的小数目。”

祝吟鸾再指了指这二管事儿子的身契,也是沈家的人,册子上写着他前些年上树摘果摔伤了腿,至今没做活了。

这二管事开始贪利钱的那一年,正巧是他儿子摔断腿的年份。

沈夫人意外于她的细心,查人贪利之时,还能特查原因。

不仅仅是沈夫人,就连旁边的管事婆子们都惊于祝吟鸾思虑的层面。

“那边的庄子离京太远了,再派新的人过去一时之间也难以完全接管下来,不如严惩了大管事,提二管事,拨可用的人放到二管事的底下做事,顺势跟查庄子各处,也考究考究这管事的品性,若这二管事聪明能够领悟沈家恩情,他必知悔改,若不能,再不收敛,可派考究的人接手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