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大哥,你近来在翰林院里还好吗?”许瑾瑜迅速转移话题:“有没有人暗中刁难你?”
怎么会没有?
明里暗里的刁难,从许徵进了翰林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没停过。秦王不在京城,无人劝阻纪贤妃,纪贤妃几乎是名目张胆的指使人对付许徵。
许徵轻描淡写地应道:“有人刁难,也有人暗中护着我,我不会有事的,你不必忧心。”
许瑾瑜一怔:“有人护着你?是陈元昭吗?”
许徵笑了一笑:“翰林院里都是大燕朝的清贵词臣,陈元昭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和文官来往并不多。他暗中派了人在我周围,防备有人暗中刺杀。不过,我说的人不是他。”
许瑾瑜被吊起了胃口,好奇地问道:“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暗中护着你的人到底是谁?”
许徵在京城时日尚短,没什么根基,什么时候结交了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敢和护女心切的纪贤妃叫板?
许徵笑道:“胆敢和纪贤妃较劲的,当然只有皇后娘娘了。”
竟然是叶皇后!
许瑾瑜先是一愣,再细细一想,又觉得此事在情理之中。叶皇后和纪贤妃本来就是死对头,随手之举,就可以给纪贤妃添堵,何乐而不为?
而且,在叶皇后看来,陈元昭是太子一派的人,许徵自然也算是太子的人了
许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有皇后娘娘护着,那些想刁难我的人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所以,你大可以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许瑾瑜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想,这可未必。
很快,太子遇刺的消息就会传回京城。到时候朝堂风云变幻,叶皇后自顾尚且无暇,哪里还有心思过问许徵的安危。
当然了,到时候纪贤妃也会因为秦王的重伤焦虑不安,也不会有闲心为难许徵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遇刺(一)
时间在波澜不惊中又过了半个月。
许徵依旧每天早出晚归,时常出去赴宴应酬。随着叶皇后暗中插手,众人对许徵的态度也微妙了许多。不再像一开始那般故意排挤让他难堪,甚至有不少人暗中示好。
许徵在翰林院的日子也渐渐轻松了不少。
大燕朝堂却并不平静。
太子和秦王远赴山东巡查赈灾,每隔三天就会有一份奏折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因为山东和汴梁远隔数千里,来往通消息并不便利。皇上看到的消息,都是半个月前的。事过境迁,也无法根据奏折上的内容下旨,一切只能由太子秦王见机行事。
这些奏折,皇上在五天一次的大朝会时命人宣读,令文武百官能及时得知山东的情形。
许徵没资格上朝,不过,翰林学士们下朝之后,议论的都是此事。因此,许徵的消息也算灵通。
山东旱灾严重,今年有几个郡县都颗粒无收。又因为赈灾不力,饿死了许多百姓。百姓们为了活命,只能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路边随处可见死尸白骨,其状惨不忍睹。
太子在奏折里写了许多悲天悯人的话语,倒是博了不少好名声。
再后来,送到京城的奏折愈发频繁,奏折上所写的事情也令人心惊。
大灾之年,民不聊生,往往最易闹出民乱。山东一带本就民风彪悍,因为灾荒饿死人。再加上贪官污吏众多,激起百姓心中怨恨,民乱不绝。更有居心不轨的匪徒。利用百姓激愤做出了许多激烈的事情,诸如冲击官衙杀害当地官员等等。
太子到了山东之后,立刻命当地驻军镇压民乱。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就起,民乱不但没平定,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最近的一封奏折是昨天的。在这封奏折里,太子慷慨激昂的表态。要亲自领兵铲除那些居心叵测的匪徒。
对太子这样的举动,朝堂上自是一片赞誉声。这么多年来,秦王贤名卓著。将太子映衬的没什么光彩。平庸无能的太子此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