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长还是很高兴麟子能独立思考,认真地夸奖了一句:“我们家麟子真聪明。”
麟子笑得软乎乎的,大声?说:“聪明,我聪明!”
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有问题,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卖布匹?一头是秦淮河一头是夫子庙,卖胭脂水粉和?笔墨纸砚都可以啊!
为什么?是布匹呢?
第22章 风起 ......
麟子不了解, 但是麟子没法反驳,这家店就决定卖布了。
店名平平无奇:郑氏布庄。
开店的启动银子还是典当了荣国府给麟子的那套银餐具,张剃头拿着?当出来的六百两银子带着?秦老实出门进货去了, 离开前还再三给郑道长保证能赚钱。
郑道长其实没想着?赚钱,至于那套银餐具还能不能赎回来, 郑道长都没太放在心上。因为?银餐具看着?值钱, 其实那些卷轴书籍才是无价之宝,随便一本能卖大价格, 郑道长只是不说?罢了。
四?五天, 张剃头和秦老实回来,拉回来了半车丝绸半车棉布。以?麟子的眼光看,这丝绸很漂亮,配色花纹都很上乘, 质量确实好,她这个不懂的人看着?都觉得这是好东西?, 麟子莫名地觉得这些布匹好卖。
果然如此, 开业四?五天这批货卖完了。张剃头兴致勃勃地要再去进货。
这下陈大和王三坐不住了, 因为?这车货光是纯利润就有五十两, 不仅把麟子的那套银餐具赎回来, 居然还有的挣!两老头坐不住了, 非说?要去店里看门看库房。目的很简单, 这俩老头信不过对方, 要防止他们贪钱。
张剃头这些人趁机提要求, 他们也要派人去北边盯着?收租。
你们担心我们贪,我们还担心你们贪呢!
于是在郑道长主持公道下,两边互相埋了钉子,老陈和老王两老头去看店, 张剃头的大儿子去北平盯着?老陈和老王的儿子经?营庄子。
开会的时候胖乎乎的麟子坐在郑道长身边,胖嘟嘟的小脸严肃的看看陈王二人,再看看咋呼叫嚷的张剃头。
不对劲!
生意怎么这么好?
麟子两辈子都没做过生意,但是也知道做生意是要压货的,有些货压几年都卖不出去,那种随来随走?的紧俏货太难寻了。江南本就是丝绸之乡,秦淮河边卖布料的店铺不止一家,大家的货品质都一样,再好的布料也没法突破现在技术的上限,就算是颜色好也不该脱手得这么快!
这里面有猫腻。
郑道长看账本的时候麟子也装着?玩耍去看了一眼,账本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瞒不过郑道长。
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