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别忘乎所以,我们看小荣挺好的。

送完父母,杨之玉折回去上班了。

她十点才到,也不用打卡,齐震的话黎潇是听的,毕竟她从他那里索取了太多。所以杨之玉不打卡这事,黎潇也没多纠缠。

黎潇过来找她,说年中的作者招待会时间定了,今年戚总特地嘱咐,要办得隆重点,让她联系一下手头的作者,出过书的没出过书的都邀请一下,巩固和扩大业务圈。

还特意说了句,你那个实验室爆炸的、叫荣什么的作者就别邀请了,晦气。

杨之玉忍下这口气,出去透透风,给杨环环打电话。

杨环环 6 月毕业直接工作。她妈喜欢钱,所以她找了家工资挺高的国企,新能源方面的。她想着自己一个搞科研的,在公司实验室努力研发产品就好,不用特意搞人际关系。工作一个多月后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同时进公司的其他小伙伴一个比一个卷,大家能力差不太多,只能想些偏招拼一拼谁更合主管的意了,她很快体会到干活多、不讨好、逐渐边缘化的滋味。

“小姑姑,我其实特别想做光伏发电那个项目,咱们村不少家都安了设备,能方便调研,我又是科班出身,可主管就是把它给了别人。我听说,那人送了主管一箱高档红酒,也不知真的假的。你说这还在实习期呢,以后转正了那不得卷死?我不喜欢主管,也不想送他东西,再说也没好东西送!”

“听说光伏产业不都亏了吗,咱不做也好。”杨之玉半懂不懂,瞎劝。

“可我是电化学出身的,研究电池的,又不是搞销售的。”

毕竟是过来人,杨之玉本着“吃亏是福”的理念先耐心劝导一番,又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鼓励了一番,最后进入正题。

她请求杨环环将自己看见听见的关于沈涛院长的一切,举报给学校调查组。

“我不干!我不干!”杨环环一个大写的拒绝:“我坚决不干,小姑姑,你可别把我往火坑里推啊!我胆子小,我要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