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理论派管理赢了?”关总哈哈笑。

匍?i

“好学生不正在听课么?”

林颂一是谢谢海事局给了福兴这个机会,二是听听政策宣讲,未来发展。

“这是小林,之前在研究院待过,别看她年纪小,事情办得妥帖,丢船、修船,都不结仇,效率高,质量好。”

安达和汉科的经理也都在,林颂刚刚就同他们攀讲过了。

林颂起身跟领导敬茶,到了后面她听到“海上榕城”建设、丝绸之路、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

“目前就是办渔业展,这还不够,省内在争取世界航装会的举办权,海工、数科、绿色动力、海洋探测、渔业装备,还在计划海上运动部分。”

游艇就属于海上运动部分。

林颂一激灵,想抓住这个机会提起福兴的游艇建造计划,她冒出了个模糊的想法,她自己去拉投资组建,不如跟着政策走,有了政策背书,再去拉钱。

她在这一瞬间,想起她之前说她伊爸就是站在造船时代向上的风口上,而她倒霉撞上了造船业的漫长逆周期出清路。

直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航运什么时候会重新向上走。

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些不知对错的选择。

林颂的这一段话早已在她脑海中演练过许多回了,只不过,她之前想对郑总讲,而现在,变成了领导。

她眉眼弯弯地笑着,适时开口:“福兴正计划造游艇,希望到时候能有机会参展,让福兴的游艇出现在海上运动展区。”

“造游艇啊,这个好,榕城正缺游艇制造商,我们正愁呢。”

“就像您说的,游艇会成为国民经济下一个支柱产业,范围又广,动力艇、帆船、钓鱼艇、气垫船、水翼艇、冲锋艇都可以归纳在范围内,加上现在又流行水岸经济文化,沿着闽江,由游艇文化,拓展到水上运动,不瞒您说,我还构想过组建游艇俱乐部。”

翁主任没再表态,开起了玩笑:“俱乐部文化都有了,还得是现在的年轻人懂,会玩。”

他说的年轻人,就是林颂这样的二代、三代。

林颂笑意不变:“主要是前一代的造船人托举了我们年轻一代。”

要是李峤在,肯定要唾弃她,背叛了他们厂二代俱乐部的反抗精神,说好的要把厂一代踩在脚下呢。

她已经无所谓这些了,她要订单,要办厂,要造船。

饭局结束时,翁主任道:“小林,你把建造游艇可行性计划做好,送到我那去。”

林颂开车回到福兴厂,一路上好几次想快踩油门,好在压制住了。

运动场里好几个船工正在打球,码头上灯光明亮,她却一人静静地坐在车里,想找人分享这种阶段性的喜悦,都不知道该跟谁说。

林屿和玲姨……他们给不出她想要的反馈,她也不想现在就告诉梁真他们,因为他们算是她的员工,还没确定下来的事,不能提前讲。

她正要打电话给喻宁,屏幕上先亮起了周其均的名字。

林颂下意识地按下了拒接,手机不再震动,她以为就这样了,毕竟想让他再主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屏幕又重新亮了起来,她没管,就看着它亮了又暗,又重新亮起来,而她就这样静静地听了好几遍来电铃声。

直到车窗外倏然传来了不轻不重的敲击声,她其实是吓了一跳的,周其均就站在车的侧前方,从挡风玻璃没什么表情地睨着她。

等她下了车,他微笑:“铃声很好听?”

林颂也笑:“比你说的话好听。”她看着他,“有什么事吗?”

“拜访老客户。”

“那你可真敬业。”

两人往码头走,很安静,只有两人投在地上的影子,拉长又变短。

好一会,周其均才道:“颂颂,对不起。”

“什么?”

他一本正经地胡扯:“你父亲去世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