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现在的结果来看,数百年前,奉霁月显然是没有同奉氏一族一起离开的,因为族中毫无对她的记载,如今青黎大山中的那些奉氏后人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但奉霁月又绝非贪慕权势,置亲族于不顾之人,是故这当中必然另有隐情,真相恐怕并非那么简单。
施宣铃屏住呼吸,紧张地望着凤殊行,迫切地想要寻求数百年前的一个答案。
果然,凤殊行直视着她的眼眸,敛了笑意,逐字逐句道:
“是的,数百年前,奉霁月的确没有追随奉祈云离开云洲岛,但她不是选择了况衡,更不是为了什么皇后之位,而是为了庇佑岛上留下来的那一批族人,为了况衡不对他们赶尽杀绝,为了保全奉氏一族最后的火种,她不得不同哥哥分道扬镳,不得不……孤身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所以,凤楼诞生了。”
【第223章 允我一事】
“留在岛上的一批族人?奉氏一族当年不是全都追随奉祈云大祭司离开云洲岛了吗?原来……原来那时岛上还留下了一批族人?原来凤楼是这样来的?”
施宣铃震惊不已,凤殊行却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缓缓道:“当年奉氏一族与其他三大家族决裂,奉祈云率族人愤而离岛,但其实,并非所有族人都愿意离开故乡,离开自幼生长,祖祖辈辈扎根的地方,有那么一小批族人不愿远离家乡,不愿放弃安稳的日子,也没有能力在外奔波流浪,他们只想留在故乡安稳度日。”
这一小批族人大多是些女人、孩子、老者,还有些先天体弱,经不起折腾的病患,可谓是完完全全的“老弱妇孺”,他们内心眷恋家乡,不愿离开云洲岛,却又碍于奉祈云的威望与地位,不敢忤逆大祭司的决定,更不敢与大多数族人逆道而行,唯恐成为奉氏一族的叛徒与罪人。
就在这样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下,这群老弱妇孺只能孤注一掷,偷偷去找上了奉霁月,希望她能为他们指引一条明路。
奉霁月曾经也是族中的奉大祭司,即便如今已经脱离那个身份,再拉不开那把耀眼的挽月神弓了,她肩上却仍似担着一份无形的使命般,始终心系着族人,她不忍见他们流离失所,害怕彷徨,朝不保夕。
所以她不仅收留了这一小批族人,还连夜起卦,哪怕透支灵力,吐血折寿,她也要一窥天机,探一探奉氏一族的未来。
她是那样忧心忡忡,又是那样百般祈祷,可结果却叫她脸色大变,心绪激荡下又吐出了一口鲜血。
是的,卦象结果十分不妙,亦正如她心中隐隐不安的预料,举族上下离开云洲岛根本不是一条明智的路,奉祈云冲动之下的决定,反而会为族中带来一场灭顶之灾,甚至可能会令奉氏一族彻底覆灭!
于是,奉霁月再度找上了哥哥奉祈云,两人又一次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可奉祈云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妹妹任何的劝说,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向况衡低头的!
在海上日出来临的那一刻,奉祈云就那样毅然决然地走了,带走了大部分忠心追随他的族人们,只狠心留给了奉霁月一句诀别之语:
“你我兄妹从今往后,恩断义绝,此生此世永不复相见!”
而留下来的那一小批族人,自然也被奉祈云和他的追随者视为了奉氏一族的“叛徒”,是臣服于东穆的走狗与懦夫,他们全部被从族谱中除名,被彻彻底底地抹去了所有的痕迹,连同奉霁月一起,成了奉氏一族一段讳莫如深,不能提起的“耻辱”。
所以在后来的青黎大山中,那些隐姓埋名活到今时今日的奉氏后人,也根本不会知道奉霁月的存在,不会知晓在那一座遥远的云洲岛上,在那方曾经的故国家园里,还生活着一群与他们血脉相连的族人。
裴世溪后来之所以查不到任何关于凤楼的记载,也正是因为此,而凤楼不仅对于他们而言神秘莫测,对于云洲岛来说,凤楼也是数百年来一份最特殊的存在。
这一切,只因东穆开国君主况衡下的一道旨意,也是他向奉霁月许下的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