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有年纪小的已经在那问:“怎么还有这回事,我们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行会不愿意让你们知道!”竹叶冷冷地说着,就看向苏老爷:“苏老爷,陈老爷这会儿是没脸出来见人了,你是他的至亲,就想问问你,这二十年来,行会每年收的这笔银子,说的是打点关上,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有没有账本,也好让大家知道,免得不明不白,出了这么多年的银子。”
这每年要收近两万两,再加上收了快二十年,那少说也有二十几万两,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看来,竹叶是要逼苏老爷拿出账本,逐一算账了。翠柳心中想着,忍不住惊叹,果真今日一天,所见到的见识,就胜过自己过去二十几年。
牙人们有性急的,见竹叶这样问,也跟着问:“说的是啊,都说是打点关上的,那这银子去了哪里,总要有个账本啊!”
“你们都没做过账,不晓得做账的规矩。”竹叶已经沉声说道,就有牙人好奇地问:“什么叫做账的规矩?”
“这往常做账,都是记一笔,消一笔,但还有糊涂账的做法,就是只记,杂项,至于这杂项支出,到底多少,去往何处,那就什么凭据都没有。”竹叶细细地解说,众人恍然大悟,而苏老爷冷冷地盯着竹叶:“邱阿姑这样说,是指证我们私吞了这笔钱?”
“我无凭无据,自然不敢说话,只是这每年如此庞大的一笔银子,说要打点关上,但这关上,不,连河巡防的人都算上,也不过数百人,这重重叠叠的银子,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
他们的对话清晰地传到众人耳中,有牙人已经急切地说:“说的是啊,每年都说打点关上,但我有一回去问兵丁,他们说他们一年只能有个七八两银子的好处。”
“还有河巡防呢!我和他们有个人熟,说就算是河巡防,一年也只有四五十两银子。”有人跟着补充。
苏老爷没想到竟然被如此地搜根剔齿,眼看这挑拨牙人和竹叶他们对立没有成功,反而要引火上身,苏老爷不得不说:“每年打点关上的银子,都明明白白记着。就拿刚过去的中秋节来说,往河巡防送了一千两银子,五百个月饼,三百只鸡。往监督大人府上,送了三百两衣衫钱,三百个月饼,一百只鸡,又往衙门里送了三千两银子,一千只月饼,五百只鸡。光这一项,就花了五千来两银子,一年这两万两,够用什么。”
第七十七章
“那不对啊,我不是听说,说往这些打点的,都是行会中出银子吗?怎么这会儿,又是要往众人头上平摊了?”竹叶可是有备而来,要的就是苏老爷辩解不成,苏老爷瞧着竹叶,真恨不得把她丢进珠江里,而竹叶已经对牙人们道:“诸位,这行会的账房就在那里,大伙不如请账房先生们把这账拿出来,瞧瞧这些银子,到底真的是各位平摊了,还是被人找了借口,吞了。”
竹叶最后两个字,说的很重,牙人们听了这句,转身就往账房跑去,苏老爷瞧着竹叶:“邱竹叶,你疯了吗?你难道不晓得……”
“苏老爷,你看错我了,你当我是和你一样,为了银子不择手段的人,但我不是,我更不会学你们一样贪婪,连孩子口中的饭食,都要夺过来!”竹叶这句话,是明明白白的嘲讽,合着夏天青方才那句话,嘲讽的是苏老爷和陈老爷他们一伙,不择手段地搞银子,甚至还搜刮牙人们。
“若找不到证据呢?这些牙人们,真要去闹了账房,他们也找不到证据的。”苏老爷十分自信,竹叶勾唇一笑:“这是你行会内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苏老爷,你作恶多端,也该,得报应了。”
苏老爷听到得报应那句,抬头盯着竹叶,眼中阴晴不定,而老苏已经来到苏老爷身边,对苏老爷轻声道:“那场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我十三岁。”
苏老爷仿佛被什么东西击倒一样,不去抬头看老苏的眼睛,但老苏继续说:“我还记得,记得大舅舅,记得他们家的那个池塘,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大舅舅家有个池塘,为什么那个火,却总是没有扑灭,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