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围拢的中心地势凹陷,远看就像是一个巨人的手掌垂落在地,常年累月下,手心中也积攒起一片水流。
而这只手掌的主人,就称天公
古古也很好理解了古时人们取这名字时的心情和想法,他语气故作疑问,除了老天爷,这世上哪还有人的手掌能如此巨大呢
他微笑了一下,这个山的名字啊,确实充满了幻想色彩,也十分满足古人崇尚神明和老天的心理。
现代有人常常把荆越的天工,和天公这个称呼弄混淆,也跟这片山的名字有很大关系。
因为这两者读音相似,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很容易就把两者混为一谈。
但就算有人些知道天公是山的名字,但还是愿称荆越为天公,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跟历史上,天工荆越放出豪言要征服这座天公山脉有关。
古古心神震荡,面上也更加肃穆。
昭元二十二年,九州通渠正式动工兴建,从大宸以南往北开始修建的这条主干一路上就要经过九个大州,可以说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光是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就足足做了九年。
但这项前期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工程,在开始动工不过才两年,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导致工程被卡住。
原来当九州通渠这一条主干河道修建到沛州天公山脚下时,江利才发现,天公山下的那片湖泊底下暗流十分之多,每到雷雨密集的时节地下水还会上涌,水流爆涨,一夜之间就可将湖泊变大河了。
这一变故直接打乱了江利原本的计划,要知道,河道的长宽都是有一个修建范围限制的,这一下,时节不同导致的水流量变化也不同,那修到此处的河道是继续按原图纸的长宽进行,还是改动呢
一改吧,天公山处的水流减低时,这一主干后面的流域水源也会减少,可能还会面临缺水的危机;可不改吧,一旦此处河道过宽,将来建成后,河水积涨,冲垮河道,那后面的河道也算完了。
这才是让江利犯难的点。
可能是当初负责勘探这一处地形的人员,去的时机不凑巧,所以才不知道这一情况。
这也就导致那时工程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
思及后面发生的事,古古是一点儿也不着急,还有闲心说风凉话,你说现在这九州通渠都修完一段儿了,这个时候再重新规划路线,那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再说了,之前修的那上百公里的河道难道不要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