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间错过了什么
怎么像是一下子从故事的开头就跳到了结尾,过程呢中间的过程呢
古古并没让他们等太久,只听他推了推眼镜说道绥国主动投降,谢无念只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离间甸兰和东坨。
为什么对付绥国,他要离间甸兰和东坨呢
因为据史书上为数不多的记载来看,绥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商业大国,百姓多以经商为生,并不盛产粮,粮食主要靠从这两个邻国进口,然后大绥还是两国之间的中转站,每年光是通过中间的周转交易、往来货商收的商税、关税等等,就足够养活他们整个国家的军队和王室。
古古做了个简单明了的总结,经济十分发达,用钱来养着军队,养着一国上下,信奉以商道治国。表面看着富强,实则内里空虚,一击即溃。只要打掉甸兰和东坨,控制周边一些小国对其的粮食卖进,就能掐断绥国的粮食来源,时间一长,他自己就会从高处摔下来,最后,面对日益强盛的大宸,除了投降,别无出路。
偏这个国家的皇室还十分洋洋得意,看不清形势,丝毫没看到自己国家的外强中干,好死不死还敢跑来大宸挑衅
古古这他不灭国谁灭
就这智商和骚操作,古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政治敏锐度低,对比来看,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但甸兰和东坨这两国和绥国可不同,这两个国家国力富强,并不依靠经济治国,而且兵力充沛,且两国皇室之间经常搞联姻,两国关系十分亲密,是当时出了名的友好同盟国,但再铁的关系,也终不是没有漏洞可钻。只要锄头挥的好,就没有挖不倒的墙角
昭元三年,谢无念分别出使了甸兰和东坨一趟,他去只干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指着东坨国君的儿子说,他儿子与他长的不像,也不像他母后。
然后等他出使甸兰的时候,又对甸兰国君说他之前出使东坨时,见到东坨国君之子与他长的十分相似,还戏言那是不是他儿子,而不是东坨国君的当然,这是古古自己翻译的大白话,话虽糙但内容正确。
当时啊,甸兰的国君子嗣不丰,一听友国国君的孩子如此像自己,就很高兴,压根没多想,很好奇的去信表示要借东坨国君的那个儿子来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和自己长的很像
后者也很大方,儿子说借就给借了,结果等人到他跟前一看,果然和谢无念说的一样。
甸兰国君很高兴,对这个和自己长的很像的孩子是宠爱有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亲儿子呢。
然后,两国间隐隐就有这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不是东坨国君,而是甸兰国君的流言。
且他
这儿子一借出去就是几年,一问什么时候还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