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鼓励人学医的。当然,他并没有直说哈,因为他的一句话或举动造成的影响太大,如果人都去学医了,谁种地谁经商呢

所以,他只从一些国策的细节处,进行了调整和暗示,但有心之人必是能看出,他有这个意思的。

百里疾从未见过这样的人,而且这样的人还是一个君王。他不敢置信,曾言“陛下为王者,亦怜众生。”

而神昭大帝给他的答复是,人生而肉体凡胎,生老病老乃是寻常。何人不生病何人不受伤若人有伤病,却无人可医,该是何等窘迫境遇。增加医者数量,于国有利,于百姓也有利。

他认为,适当发展更多会医之人,很有必要。于百姓和国家而言,是好事。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古代医学的巅峰时代,正式起航

古古说的颇有些热血沸腾,大宸诸上层贵族人士却大多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或是品茶聆听着,或是浅浅点评两句,但也仅限于此。

因为,他们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医者这一身份的。

就算百里疾再如何的声名鹊起,医术再如何厉害,也还是个医者,地位远不如他们,是为他们服务的对象。

所以此刻最能与古古的心情达成共鸣的,大多还是一些普通人。

“这是个好事啊。”

“是啊,懂医术的人多了,这样我们看病也能找到人治了。”

“你们说,医工多了,那治病的钱是不是也会少一点像咱家最近又添了个儿子,将来多口人吃饭,谁知道今后什么时候就会有生病的时候治病钱总之能少点就少点吧。”

男人叹气,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对生活的愁苦。

“不是说那位是个好皇帝吗大夫要有了,可咱百姓看病吃药要是没钱,那也还是没辙。”

“我觉着”

“吧啦吧啦”

这样切实获得的好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才是普通百姓更关心的内容。

田间,坊市里,许多人低声聊着,或笑或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