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 杜家虽然沦落乡间,但条件尚且还过的去,杜宏琛在家排行老三, 他虽然上不如长兄长子的身份,下不如弟弟是母亲的心头肉, 可偏偏他读书的天分是家中最高的。
杜老爷一共生个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他家中有百亩良田,两间铺子,原本也是名门士族之后,如今虽然衣食无忧, 可到底还是想儿子们能够出头, 再拥有名门士族的光环。
“老三, 还不歇歇啊, 走,咱们捉鱼去。”杜老二笑道。
杜宏琛知道自己这个二哥, 心思不在读书上, 他也暗中同情二哥,因为相貌不出众, 人亦是忠厚,在家是最被忽视的。
所以, 他好心好意的劝着二哥:“你还是多读书吧?捉什么鱼啊。二哥,你若和我一起同时及第,那才是有乐趣呢。”
却听二哥拿着鱼篓道:“可现在捉鱼才好玩儿呢, 比读书好多了, 四书五经八股文, 把人都读傻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二哥,这人哪里能只贪图一时的乐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杜宏琛摇摇头,他知晓二哥为人风趣诙谐,虽然貌不惊人,可是很会讨女孩子们的喜欢,他也更爱和人打交道,成日坐不住。
但他也知道二哥是不耐烦读书了,这条路走的太多艰难了,他身边的兄弟们都逐一开始放弃了。
果然,没过几日,二哥被爹捉到钓鱼嬉闹,又被先生斥责,爹就想着这么个大小伙子不读书也不能荒废,遂让他去跟镇上的罗大夫学医。
这里就只剩下他和四弟一起读书了,四弟是母亲心头肉,他没有二哥那么短视,他和自己一起读书,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很是勤奋。
只是他资质的确有限,自己已经是童生了,他连县试考了数场都考不过。
杜宏琛原本以为自己会和别人不一样的,他的确天生就比别人聪明,可是在科举场上他也吃了败仗,尤其是院试屡试屡败,一开始爹娘兄弟们还安慰自己,后来就开始冷言嘲讽。
以前他在心底觉得二哥四弟都不如他,现在才发现自己实在是自视甚高,实在是愚蠢。
逐渐家里也不让他考了,爹已经觉得他们兄弟四人中,唯有大哥最可靠。大哥顺利用粮食换了吏员的前途,有个在县里做小吏的儿子,这让爹很骄傲。
而自己一事无成,一个童生在社学教书,束脩就那么一点点,还不够糊口的,而且社学的孩子们顽皮,常常欺负先生,杜宏琛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可好的。
恰逢二嫂罗氏帮他介绍了一份工,在酒楼做账房。
忘记说了,二哥娶的是他曾经学医的师傅的女儿,日子过的还是挺惬意的,平日在镇上多受人尊敬,罗家家境在镇上也是数的着的。
“二哥,二嫂,多谢你们。”杜宏琛还拿了仅剩的钱买了点心去。
家里人都说他读书用钱,杜宏琛几次不中,已经丧失了斗志,虽然在酒楼里做事还不如同村那个在厨房的厉大虎,厉大虎还能常常带着吃喝回家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因为在酒楼做活,杜家决意为他说一门亲事,杜宏琛知晓他相貌素来很英俊,只是没有二哥那般喜欢和姑娘家开玩笑,他要找的妻子他也说不上是什么样的,若是放在以前他科举得意时,当然非官家女不娶,而且还要是才貌双全的。
现在他都这个样子了,不求身份相貌,只求能识文断字的,至少夫妻二人能说的上话。
爹说他挑剔,有不少垂涎他相貌的,可是他似乎都没什么感觉,到了最后,说亲的是冯童生的闺女,那姑娘听说比他大三岁,是个老姑娘。
他听黄媒婆道:“冯家大姑娘可是个有本事的人,她有一手好的织布手艺,瞧,这是她送给我老婆子的两尺头,织的多好啊。冯家呢,在府城有两套宅邸,一套是冯家人自己住的,偏冯大姑娘这些年日夜织布,自个儿给自个儿挣了一套一进的大宅子,里边家俬都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