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嬷嬷没怎么明白,有些怔神的看着李恬,李恬苦笑解释道:“叶家越忌讳,就是对四爷寄望越重,四爷的前程,可只有一个,谁敢违了一个异日官家的心意呢,哪怕是为了他好。”熊嬷嬷恍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突然道:“就怕叶家暗中插手你的亲事,孙老夫人会不会赶紧把你嫁了?嗯,肯定不会,这样更是得罪那个四爷了,就怕那府上插手过来,不让你嫁出去!”

一句话戳中了李恬心中的隐忧,李恬揉着眉头苦笑道:“就算是,这也是咱们暂时解不了的局,不管这个,徐夫人的病好多了,过几天就该搬回清江侯府了,徐家那门亲事,要悄悄儿的,只要下了定,就万事无碍。对了,嬷嬷等会儿去趟法云庵,跟师太说,我这一阵子诸事不顺,让她看看是不是撞着太岁或是灾星什么的,问问要不要避一避,最好能避上半年一年的。”

熊嬷嬷心领神会,忙点头道:“这倒是个好法子,我这就去。”

“嗯,嬷嬷先去趟水先生那里,把大姐姐去普济寺,还有我要避灾星的事都跟水先生说一声。”

熊嬷嬷答应一声,利落的跳下炕出去了。

第九十章 长大(广寒宫主百元捧场加更5)

蒋郡王妃病倒隔天,刘郡王妃侧身坐到榻沿上,跟歪在榻上、闭着眼睛养神的孙老夫人小心的说着这事,孙老夫人听完,也不睁眼睛,语气淡漠的吩咐道:“打发个妥当人看看她去,跟她说一声,前儿我也是这么不舒服,吃了多少药都不怎么管用,后来到普济寺听了几天经,就觉得身上轻快多了,可见佛法无边,这才打发老二媳妇替我到普济寺守一阵子去,她这毛病儿和我一样,要不就让老二媳妇替我守完了,再替她守个半年一年吧。”

刘郡王妃听的浑身凛然,急忙恭敬答应了,退出去遣人看望蒋郡王妃传话去了。

蒋郡王妃送走东阳郡王府的婆子,一股子急气只憋的喉咙发甜、头晕目眩,病竟又重了几分,却半丝不敢声张,隔天就说自己好了。

俞盛世在外头没什么底气,是棵软柿子,可回到清江侯府和俞氏一族,这气势不说如长虹,也差不到哪儿去,从城外别院回来,也不回清江侯府,带着小厮直奔几位族老处,连撮带请,将几个族老弄进祠堂,又让人请了父亲清江侯俞老爷子过来,梗着脖子,气势汹汹、怒气冲冲痛诉陈夫人的罪过,直指陈夫人犯了七出之条,非要俞老爷子和族里给他个说法不可。

这一通指责让俞老爷子张口结舌,那天东阳郡王的斥骂和回来陈夫人的话,让他绝对相信俞盛世的指责句句是实,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确确实是陈夫人做的,可就他来说,真是半分要换世子的意思都没有。

倒不是因为俞盛世怎么出色换不得,而是因为一来徐家可不是他、或是俞家能惹得起的,二来,俞盛世的外家虽说远在江南,可也是一方大族,俞家一半产业都是南边,全靠亲家帮衬,陈夫人的娘家不过一介商户,平时做生意什么的,还得仗几分清江侯府的势,二郎的亲事,就是攀得上东阳郡王府,也不见得能比徐家得力多少。可不管他怎么说,磨破了嘴皮子,俞盛世根本不信他的话,咬牙切齿就是不能再和那七出之妇同居一个屋檐下。

几位族老轮流劝说俞盛世,千言万语好话说尽,俞盛世本来就是个吃硬不吃软的,这好话越多,他这头犟的越高、脖子梗的越厉害,半步不肯让,挽袖子拉架子,横眉坚眼,牛气哄哄拖着条长凳堵着祠堂门坐着,扬言不给他个说法,谁都别想出去,族老口沫说干,劝不了俞盛世,只好转回来劝俞老爷子,媳妇要紧,儿子更要紧不是,这一场闹剧一直闹到日影偏西,折腾的俞老太爷和族老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双方才算勉强达成和解,陈夫人明儿起搬进家庙落发清修,从此再不得离家庙半步。

俞盛世得了这样的结果,心里不怎么托底的赶到城外,讨好的将这信儿说给俞瑶芳,俞瑶芳紧绷着满心的惊讶和意外,冷着张小脸,对这结果不置可否,只打发婆子小厮们侍候被她一张冷脸冷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俞盛世到另一个小院里先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