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3 / 3)

臣之见,可四处增设厂房。人总离不得衣食住行,咱们也不一定就在自家港口卖与西洋人,还能开了船卖去南洋。朝鲜、安南等地接壤,更好做生意。体量虽小,积攒起来便可观了。”

昭宁帝道:“这不是没船么?”

杨士恒道:“无需西洋那般大船,只别叫朝中官员插手,鼓励商人往南洋去,朝廷只在海关收进出口货物的税,自有商户不畏艰难险阻下南洋。有纺纱机与缝纫机,成本降了一半还多,南洋朝鲜再是贫穷,谁又真能不穿衣裳?一样是衣裳,自是便宜的更好。”

昭宁帝觉得顺了点气:“罢了,此事你同人仔细思量,还有,注意控制棉花规模,休侵占太多田土,光有银钱没有粮食易生乱象。”

杨士恒道:“朝鲜亦产棉花,不若从朝鲜购买,由海运运输到江南进行纺织,再销往南洋。西洋人前次尝试着贩棉布,却是运输成本高昂,虽比土法便宜,但被江西棉布冲击,赚头太少。商人逐利,洋人的东西我们要的不多,不利于合作。臣以为,随着机器的使用,可逐渐与他们购买钢材。咱们的钢产量始终上不去,终究是要进口的。商场上皆是如此,你来我往,方见繁华。”

昭宁帝灵机一动,笑出声来:“这些你们工部官员商议去,我管不了那么细。”

杨士恒应了。

昭宁帝又问左右:“太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