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捏着手去找老板们,他们已经在殿内拜佛了,三个人以顾总为中心,岫帝、芝公主一左一右,参拜的动作整齐诚心,张诚毅从背后看去,竟觉得透了一丝诡异的和谐。
拜过金身,并不是结束,虽然不说逢像布施,既然是来求符的,各殿也都要前去参拜一番,求符不同,参拜的重点也是不同。顾总和李虎吩咐了几句,李虎点点头,回身告知他们,可以暂时自由活动:这庙里也没什么危险,除了李虎一般不会离开顾总之外,团队里其余人老跟在后头,一大堆人也过于显眼笨重。参拜速度又不同,互相等肯定不明智。
一行十余人都有丰富的跟班经验,什么时候往前凑,什么时候可以摸鱼,心里都有数。人群渐渐分散开来,连纪书明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也就是张诚毅有点心虚,急于表现,始终暗中留意老板的脚步:陈子芝自然是跟在顾立征身侧,顾总是大善信,寺里有三四个知客接待,看起来都颇有资历,一边参拜,一边介绍殿中佛像的来由、佛法典故。
和一般人糊涂佛糊涂拜不同,哪怕是跟着听上几句,都能增长见识,更是有许多一般香客不得涉足的未开放佛堂可以进入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跟在老板身后久了,很自然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佛门并非清净地,而是三六九等之别,最为凸现森严的地方。
“这是元代造像,历朝历代经过增修,最后一次重塑金身已经是民国时了,不过,底子还是元代的架构。世尊现拈花相,两侧肋侍文殊、普贤二菩萨,文殊呈问法姿态,这是‘世尊未说相’。典故曰,世尊涅槃以前,文殊再问佛法,世尊斥责文殊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尝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会转法轮耶’。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四十九年来,从来没有一语提及佛法,你请我再说佛法,可我曾经就说过佛法吗?
“这句话当然是令人费解的,难道世尊四十九年来,所弘扬的不是佛法正觉吗?然而,佛法本身又为何物呢?世尊留下的说法经典中,所有的,是不是都是对于当下,对于现实的指导?佛法本身,是否无法由言语和现实来传递,仅存在于内心的参悟中呢?佛法是否本为外求不得之物,只能由信众在心中去捉摸和参悟呢?”
什么说不说的?张诚毅没有什么慧根,听得一头雾水,深感自己层次不够顾总对于这些神神叨叨的禅言就听得很认真,岫帝也是频频点头,一副有会于心的样子,哪怕就是他老板,平时活得最实在最物质,感觉离佛最远的老板,他的神色,也让张诚毅恍然想起:老板是哲学系的高材生,其实这才是他对口专业要搞的东西。
“所以,世尊所说者,不是法,而是对法的参悟,如果误以为典籍所载是佛法轮,那便是对佛法的污蔑……”
佛像参拜完了,解说还在继续,众人一边听着一边次第而出,王岫问知客:“大师傅,下一间是否就是那一位求签处,据说,那一间佛堂供奉的观音普渡像是最灵验的……”
原来岫帝对寻隐寺也有了解,就不知道之前是否来过了,张诚毅微微一怔,下意识去看老板。陈子芝还跪在堂前,抬眸凝视佛像,似乎没有听到王岫的发言,一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在晦暗的庵堂中,他的眉宇显得更加精致,几乎不像是凡间造物,看起来有种强烈的异样感,似乎和此时此地产生了强烈的隔离。不知为什么,张诚毅心里的不祥感越来越重,他下意识上前一步,几乎要去把老板推醒,但陈子芝并未留意到他,而是突然转头,询问那位终于把“世尊未说法”的典故解释完了的大师父。
“师父,世间一切法,是否都不假外求,只在心中?”
了不得,这是悟了?
张诚毅无法想象,一个心心念念要艳压情敌的大明星,居然能够参悟佛法,一时间张开嘴呆立原地。倒是大师父处变不惊,安详地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一首很出名的佛偈,这啰嗦的大师父还要解释,陈子芝说:“我知道这什么意思,世间一切,犹如过眼云烟,善变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