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渊接道:“两人性子都傲得很,手都颤抖了还不肯下场。我险些将他们的弓都折了,才将他们拉下去。”他说得极为轻描淡写,仿佛要折的不是这两个孩子心爱的宝弓,而是随便谁做的弹弓一般。
崔慎忍不住看了自家四叔父一眼――当时在射菊场上,他家四叔父亦是这般云淡风轻地语出威胁。但他和王?P都觉得他绝对会说到做到,所以才不得不放弃继续争下去。结果,叔祖母将他们两人都点了魁首,送了他们每人一柄上好的陌刀。
崔笃与崔敏对视一眼,按捺不住了,又问道:“祖父、阿爷、叔父(世父),今日大射如何?”
时人尚武气息浓厚,当今圣人更是文治武功皆十分出众之明主,因而对鼓励武风的“射礼”活动也十分重视。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都要赐群臣大射。重阳这一日的大射尤为重要,不仅圣人通常会着武弁下场一试,诸位重臣也都须得下场陪射。武臣自不必说,十射中总有七八次能领赏。而文臣则是各有所长了,既有像崔敦这般比起武臣来亦毫不逊色的,亦有些连靶子都射不中引来众人嘲笑的。
崔澹是千牛备身,戍卫圣人左右,自然旁观了此次大射,嘿然笑道:“哪一年大射,你们祖父不是领一大堆赏赐回来?今年不仅领了御赐的绫罗绸缎,还得了一匹好马。”十射之中,每回射得最好的大臣都赐下骏马,其次赐些绫罗绸缎布匹之类。因竞争者众,崔敦倒也不是每一年都能得一匹御赐骏马。
崔笃、崔敏、崔慎听了,满脸都是崇拜之色:“孙儿想去瞧瞧那匹马。”
“去罢。”崔敦心情很是不错,让仆从将他得的绫罗绸缎都捧上来,交给郑氏分配。当今圣人一向大方得很,这些衣料也都是贡上所用,皆甚是名贵。虽然崔府女眷们平常也不缺这些,但毕竟是御赐之物,自是与有荣焉。
崔敦又瞥了三个嫡子一眼,见长子、次子都是一付兴高采烈的模样,只有幼子仍是神游太虚状,心里不禁一叹。“子尚、子放,若是你们二人上场,十射几中?子竟又能几中?”比起旁人家那些被内宅妇人宠坏了的儿子,他至少应该庆幸自家嫡子庶子在品性能力上俱是过得去,不会给家里招来什么祸事。只是,人心毕竟总是不足的――他也时常忧心,以长子、次子之能,依然支撑不起偌大的博陵崔氏二房。而能力足够的幼子,偏又性情狂恣,执拗无比,死活不愿意出仕。
“应可射中五六……”崔澄略作思索,回道。他平时练习射箭,十中七八亦是常事。但当着圣人与群臣射箭,心里却多少会有些紧张。“如阿爷这般拔得头筹,却是很难。”文臣武将一同比射,他没有十足的信心。
“十中七八。”崔澹很直接地回道,“不过,陪射的都是重臣,我怕是一辈子都进不了射宫。”他一向很有自知之明。身为千牛备身这样的武官,只有靠积累军功才能出人头地,不然只能永远混迹在千牛卫里头。然而,积累军功倒是说得好听,战场上刀剑无眼,说不定刚上去便是马革裹尸还了。不但母亲郑夫人不会允许,妻子清平郡主也不可能放他出去。
崔敦沉默着又看向了崔渊。他心里很清楚,长子、次子缺乏历练,勇气胆识亦多有不足,全因过得太顺遂的缘故。所以,幼子随心所欲地出门闯荡,他从来不阻拦。有勇有谋,总比无勇无谋好些。至于能不能用,又是另一回事了。
“十中八九。”崔渊低头看着崔简,很是随意地笑道,“说不得还能给阿实赢一匹好马回来。”崔简双眼亮晶晶地望着自家阿爷,毫不怀疑他的许诺一定能够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