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看起来却非常优雅,礼仪毫无疏漏之处,让王玫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大郎王?P。至于二郎王?G,目前连跽坐都不耐烦,更别提日常饮食礼仪了。以前一无所知,所以她才辨认不出来崔氏父子到底出身有多高。但到了如今,她隐约觉得,这般的好教养与不凡气度,必定不是普通分支子弟。
两人吃了些点心后,到书案边看了王玫抄的《道德经》。
“王娘子,女冠念的经文就是《道德经》?与大兴善寺的和尚们念的不一样。和尚们念经我听不懂,《道德经》的字我认得。”
“我也听不懂和尚们在念什么。《道德经》的字我也认得,可是光认得也没有用,还是读不懂。”她似乎依稀记得,只要读懂了《道德经》,在这个时代似乎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过,除了作为基础的《道德经》之外,日后还要念诵《黄庭经》――据说这是师承魏夫人上清派所必须修习的经典。
“不懂不能去问姑曾祖母么?”
“道经重在领悟,还是自己多加参悟得好。”
“王娘子是女冠,姑曾祖母也是女冠,怎么穿得不同?”
“你姑曾祖母是观主,我不过是弟子,自然穿戴不同。”
“王娘子穿戴什么都好看。”
“……”怎么办?用认真的口气说出这种天然的甜言蜜语,实在是让人无法抵挡啊。王玫被激起了满腔母爱之情,揉了揉崔简的脸颊,笑道:“阿实,你记住,这样的话,但凡是个女子,都很爱听。”
崔简点点头。他说的都是大实话,但就是不知道,为何女性长辈们听了之后,总是会乐不可支地将他搂在怀里连呼着“心肝”,一通乱揉。他更喜欢王娘子这样稍微“温和”一些的反应。
“说起来,阿实,你是头一次来青光观?”
“嗯。不过,刚来的时候,阿爷就已经带我四处转过了。”
王玫想了想:“那咱们出山门,在附近走一走?”她依稀记得,青光观外头便是百姓杂居的房子,也开了个有些简陋的小食肆。
“好。我和阿爷来的时候,正好瞧见一个卖冷胡突的货郎在附近。天气热,王娘子要试试么?”小家伙从怀里拿出个小钱袋,“我带了大钱。”
“哪能用你的钱。”王玫很豪爽地从自己的箱笼里取了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足足有几百钱,拎起来颇有份量,“不过,冷胡突是什么?”
“王娘子没尝过么?”
“在家中确实没试过呢。”
“阿爷说,是用磨细的米粉、牛乳、蜜糖、果浆制成的。外头放了冰镇着,冰冰凉凉又酸酸甜甜,很好吃。”
冰淇淋?雪糕?这个时代居然还有这种消暑必备佳品?
一大一小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出了寮舍,看起来甚是其乐融融。
☆、第三十九章 七夕之日
长安城内素来有东贵西富的戏说。高门世家往往集中于东北及东市周边里坊中,而豪富胡商则聚居于西市旁边的里坊。至于南面,那便是平民百姓生活之处了。因迫于生计,有些里坊中甚至还开辟了田地种菜。放眼望去,阡陌相交,鸡犬相闻,犹如村庄一般。
青龙坊中亦是如此。东南角的青光观周围不远处皆是些稍稍殷实的百姓人家,而西面则有些人家以种花或种菜为生,整治出了一小片翠嫩的菜地与花圃。若不是坊中武侯严令禁止,说不定连养牲畜的都有。而菜地与花圃,也为青龙坊增添了别样的田园风光。
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也正好是青光观的女冠们定期施药看诊的日子。民间名医稀少,诊金也不算便宜,因此百姓们并无寻医问药的习惯。若患了重病,遇到游医、铃医已经算是大幸了。一些看起来轻微的小病小痛,便只能自己硬生生地扛过去。女子对某些病症更是羞于启齿,数十年下来都只能强忍着,渐渐发展成重症亦不自知。由于女冠们的身份特别,所以到了这一天,不光青龙坊中求诊求药者众多,周边里坊的女眷闻讯之后,也纷纷坐着牛车赶过来。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