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待此事彻底平息,再过几个月,晋王大概也不必搬去晋王府了。“虽说往宫中传递消息委实不易,但仲翔和二兄结交的友人都可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们倒也不必说什么紧要的事。只需提一提我的遭遇,说我最近都忙着,摹本之事还须大王看顾便可。”
张二领命去了,崔渊又给了张大新差使:“魏老五确实早已经领下了盯着崔泌的差使,不过他在明,还须你在暗中再做些事。寻个妥当的人,到时候能将一些东西放入他的书房。实在寻不着,自己干也使得,只是须得找好后路,别折了进去。”他这些部曲都是烽火中历练出来的,自是比安平房那些人厉害许多。
张大也去了,书房里立刻安静下来。崔渊多点了几盏烛火,举笔写了个锋锐无匹、森寒无比的“杀”字,接着又在那力透纸背的“杀”字边,一口气写了数十遍“一击即中”。而后,他端详了半晌,将这张纸烧得干干净净。当烟火气自炭盆中升起的时候,他的一双乌眸显得格外沉郁。
书房门外忽听得声响,他打开门一看,崔澄、崔澹、崔滔与王方翼都在。
王方翼苦笑:“我一时睡不着,便想在院子里转一转。不想几位世兄都在外头等着,我便将事情与他们说了。”昨夜他们回来时,崔澄、崔澹与崔滔都出门会友去了。因事情过于紧急,崔敦与崔敛也没顾得上将他们唤回来。直到魏王遇刺的事都传遍了,全城宵禁戒严,他们才匆匆家来,逮住了王方翼。
崔渊将他们都让了进来:“正好,有些话方才不便与阿爷、叔父说。我们几个私下议论倒也无妨。”
☆、第一百八十四章 波澜乍起
一轮圆月遥遥挂在夜空之中,与长安城内那些壮丽辉煌的灯楼灯树灯山交相辉映。然而,本该热闹欢腾的城池,如今却百余里坊皆门禁森严,宽阔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仿佛只是两三个时辰之内,百万人口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座空城。一队队军士面目肃然地将每个关闭的里坊都围了起来,铠甲刀枪剑戟在月光与灯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幽幽的寒光。
胜业坊崔府外院书房中,大管事崔顺正低声禀报左右金吾卫已经开始搜查整座里坊,请诸府清点仆婢部曲,务必不使刺客混入其中。胜业坊住的皆是达官贵人,若在平时,定是不能教金吾卫折了颜面。只是,如今谁都无法承担起受魏王遇刺之事牵连的后果,也只能尽力配合行事了。
“不必劳累阿娘、叔母。”崔澄道,“将娘子唤起来,让她逐个院落仔细清点。另外,烦劳大管事带着部曲一同去搜查,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正好,芙娘出走之事,也很该上下内外都仔细理一理了。”他暗示将疑似属于三房的仆婢或者不可靠的仆婢都清理一遍,崔顺自是心领神会,匆匆布置去了。
崔澹便回到方才诸兄弟讨论的话题:“什么话不便与阿爷、叔父说?难不成那些刺客其实留下了蛛丝马迹?那大理寺迟早会查到太子身上,说不得东宫便要换人住了。”他一向十分直接。毕竟身在自己家中,又是守卫森严的书房,也不必忌讳什么。
“好歹留下了几具尸首,说不得便能从尸首中找出证据来。”崔滔道,“谁知道太子居然如此沉不住气?没伤着魏王分毫不说,还留下了这么多把柄。东宫如今只怕也惊慌得很,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罢。”
王方翼低声道:“我在东宫中的友人,或可探得一些消息。”
“如今东宫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必定防备得紧,恨不得将里里外外都筛了又筛,实在不必要让人去冒险。”崔澄道。
崔滔也抚掌笑道:“阿兄说得很是。待过一段时日,他们的紧张劲儿刚过,便是打探消息的好时候了。说不得,还能探得一些别的消息。”他说得有些意味深长,在场每一个人都不相信,太子会善罢甘休,就此蛰伏下来。
崔渊则不断地回想着拦截刺客时的情形,低声道:“那些刺客用横刀并不习惯,应该并非军中之人。”拥有如此身手的大唐军士,必定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健卒,也用惯了军中的陌刀。反而言之,用不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