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不足的婚礼,目送李治与晋王妃杜氏步入武德殿旁边设立的青帐里,心中自是各有想法。崔渊正想着什么时候将他们已经印好的行书摹本册奉给圣人过目,旁边的汉王李元昌笑着道:“这回来朝见,也算是来得很巧,竟然赶上了雉奴大婚,还当了一回傧相。”
“大王若能一直留在长安住着,恐怕还能赶上不少盛事。”崔渊看了一眼这位风流俊雅的闲王,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中并没有多少真意,却也没有多少敷衍,十分平常。虽说李元昌擅长书画之道,与李治也颇为投契,但崔渊表面上与他谈书论画很是惬意,其实却对他并无任何好感。他在外游历多年,自是知道这位汉王可并不是什么善人。他在封地里也颇做了些让人家破人亡的不法事,数度招致圣人手敕责备。这回主动到长安朝见,也指不定心里有什么盘算。
“不错,封地固然好,却比不得长安繁华。”李元昌勾起嘴角,仿佛想到了什么,“便是风流人物,也多有不及。寻遍封地,也不见几个能与我说一说书画的。好不容易编了画谱,可惜也无人能欣赏。”
汉王李元昌主持搜集了各种名家画作,汇集为画谱,亦是前几年震动书画大家们的一件大事。只可惜,教他搜集完之后,流落民间的大家画作便更为难得一见了,都成了他的收藏。若有机会,崔渊倒也想赏鉴一番。“前些日子,某也听晋王提过大王的画谱。听说大王这回带了十几卷,改日若是有机会,某也想随着晋王见识一番。”
“子竟也不必寻雉奴一起,若哪天生了兴致,尽管来汉王府便是。”李元昌很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说着话,不多时便来到婚宴所在的殿堂之中。正殿内坐着圣人、朝中重臣与皇亲国戚们,殿外乌压压的一群人便是各式各样的京官,为了考绩回京凑热闹的外官,以及一些尚未入仕的世家子弟。崔渊与李元昌显然不可能一同坐,便暂时辞别对方,各自寻了合适的位置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