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2 / 4)

弱不堪,才认为有文人之风。

崔渊端详半晌,摸了摸下颌,便将十几张伪造的帖子都挑了出来。除了张五郎几人之外,还有数人,也是拿着这样的帖子混进来的。不过,他们如鱼得水,倒是很好地融入到文会之中,没惹出什么乱子罢了。

管事见状,立即拜下:“都是某的不是,想不到竟将这些鱼目当成了珠子放了进来。”

“不干你的事。谁会知道,不过是区区文会的帖子,也有人伪造?”崔渊眯了眯眼,仔细思索了一会儿,便将那些帖子都收到了袖中:“喜欢与我过不去的人,遍数京中也没有几个。先将这些闹事的人送出去,将他们说我沽名钓誉之事传出去,教他们出一出名。”

主动替张五郎等人扬一扬名,给长安的文士们留下这些人品行极为低劣的印象,他们再想说什么流言蜚语,也得掂量旁人信是不信了。便是言之凿凿想拿九娘之事攻击他,恐怕也不会再有人轻信他们。想必某个人正打着让张五郎出头恶心恶心他的主意,却是迟了一步。就算查九娘查到元十九头上,且不说此人已经死了,证据也都被他一一湮灭。就凭那元十九早便落到谷底的名声,也只会让众人越发觉得张五郎等人人品低劣,为了中伤于他竟然不择手段罢了。

不过,崔泌居然闷不吭声地临摹起了他的字,下一回却不知会用来做什么了。笔迹之事,不得不防。想到此,他便对王方翼道:“我先带你去拜见叔母和阿娘,再与晋王说一说此事罢。对于笔迹、笔意之事,晋王想必会很感兴趣才是。”

“子竟兄可是担心,对方来者不善,会借着你的笔迹生出什么事来?”王方翼看破了他的想法,问道。

崔渊挑起眉:“你也觉得,此事确实有可能?”

王方翼垂目细想,颔首道:“乍一看去,此人临摹子竟兄的笔迹已经颇有小成。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以假乱真。如今正是紧要的时候,子竟兄确实不能轻易受到什么牵连……”两人互相看了看,都默契地想到了太子与魏王之间的风风雨雨。确实,若是这个时候引起了什么误会,博陵崔氏二房的立场就会变得十分微妙了。

崔泌既然投了魏王,自然只会设计他投向太子。且,他或许得到了什么消息,或者想出了什么计谋,能够算计掉太子之位。若是如此,魏王将他视为第一心腹也指日可待了。若无意外,他也必定能同裴寂之于高祖、房杜之于当今圣人一般,当上一辈子的宠臣重臣。却不知,他到底做了什么局?用了什么计谋?太子身边的幕僚也很是不少,杜荷是杜如晦之子,赵节是长广公主之子,也都不是什么愚蠢之人,怎么可能不曾察觉到什么?又或许,是一件连他们也无法阻止之事?

崔渊一边缓步慢行,一边想着王玫与他提过的未来将要发生之事。而后,他想到了什么,嘴角勾了勾,露出苦笑来。若他是杜荷、赵节,恐怕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太子想宠爱什么人,他们还能拦住他不成?有人想密报此事给圣人,挑拨圣人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之情和信任,他们也更不可能截得住。

王方翼见他神色变幻,明白他大概是想到了什么。但他并没有仔细分说的意思,于是,他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两人穿过假山群,登上种着银杏与枫树的山坡,绿荫中掩映着一处翠竹小楼,便是此次内眷饮宴之处了。因浓荫覆盖的缘故,这小楼之中甚是清凉,角落里的冰盆融得也格外慢些。时不时便有轻风穿过树梢,徐徐拂过来带走所剩无几的暑气,里头三三两两坐着的人均觉得舒适非常。

仆婢禀报崔渊领着王方翼前来拜见,已经自王玫处获知了方才偶遇细节的真定长公主、郑夫人自是命她们赶紧将人带进来。小郑氏、清平郡主陪着各自的友人,也都安然坐着,笑看两位英姿勃发的年轻郎君并肩而入。王玫左右分别坐着崔氏、王十七娘与卢十一娘,也都抬首看过去。

“仲翔见过表姨母、郑夫人。”王方翼躬身行礼。

真定长公主将他唤到身边,很是慈爱地问了几句,郑夫人也问候了他的阿娘李氏,又赞他孝顺。王方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