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时日不见兕子、幼娘,心里正挂念着呢,又哪里等得了那么许久。莫不是将朝臣们都留在两仪殿,就匆匆赶过来了?”

“横竖也没什么要紧事。哪里比得上兕子、幼娘重要?”圣人笑回道。

真定长公主便接道:“阿兄且看看咱们兕子,脸色是不是好多了?”

圣人一见爱女,立时便龙心大悦,忙道:“兕子、幼娘都过来,让耶耶好生看一看。”一手牵了一个白嫩可爱的小闺女,他扫了一眼那群道医、佛医,又颔首道:“阿妹有心了。让他们去看一看观音婢(长孙皇后)罢,太医也都随时候着。”他平常对讨论佛法、道法也有几分兴趣,但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长孙皇后的病情。

于是,众人随在他身后,走入了立政殿中。

皇后所居的宫殿自是宏伟非常,但却并不如何富丽堂皇。举目看去,家具装饰甚至都有些过于朴素了。王玫牵着崔简,亦步亦趋跟在郑夫人身后,并没有再多看,只管垂首往前行。她之前跟着李十三娘学了一番宫廷礼仪,此时只需照着郑夫人行事,便不会出什么大差错了。

众人穿过前殿,进入了隔断的后殿中。重重帷幔下,隐约可见屏风后面的床帐。圣人上前轻声说了几句话,晋阳公主、衡山公主、晋王也拜见了皇后。因生病的缘故,皇后的声音极为虚弱,隔得略远些便听得并不清楚。

真定长公主又出言劝了几句,似乎她才答应看病,又让崔家众人过来给她瞧瞧。

“等身子好些再说罢。”圣人道,“虽说有些日子不见了,也不急于这一时。”

郑夫人便带着晚辈们隔着屏风拜见了皇后。未能得见长孙皇后真容,王玫有些许遗憾,但今日能见着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经很是满足了。有真定长公主这位叔母在,往后也不愁不能觐见皇后。

而后,诸位佛医、道医也徐徐而入,逐个为皇后诊脉。王玫望见观主淡定的神情,心里也略放下心来。之后,真定长公主让郑夫人留下,王玫等人则随着宫人去侧殿中稍作歇息。正往外走时,衡山公主拉着晋阳公主、晋王快步走了出来,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她,道:“表嫂若觉得这立政殿里有什么妨碍阿娘病情之物,只管说便是。”

被她用充满期望的目光瞧着,王玫顿时觉得压力很大,认认真真观察了四周一番,她才回道:“殿内不曾插花,也无香炉,宫人毫无装饰,想是贵主、大王已经吩咐过了。不过,方才妾见立政殿外花木扶疏,却是于皇后殿下病情无益的。”

“将那些花木都拔掉如何?”衡山公主立刻对晋王道。

晋王无奈,低声道:“也须得趁阿娘睡着才好。”

“能搬动的,且叫宫人都搬到大吉殿去。暂时不好动的,便略等一等再说。”晋阳公主发话道。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宫中应对

宫人们行事自有章法,侍奉皇后的女官将事情吩咐下去,眼见着立政殿附近的大花盆便都搬走了。余下的花树不好移动,众人便将花朵都剪了去,拿布袋装了再送出去。不多时,满院的姹紫嫣红便都消失不见了,只余下一片绿意,看着却也清净喜人。

而后,三位金枝玉叶便领着崔家诸人到侧配殿中歇息。因都是亲戚,也不必刻意回避,宫人们便将屏风撤下去,又端上浆水点心鲜果等。衡山公主在别院饮惯了茶,又对煎茶、泡茶都颇感兴趣,便让人拿了茶具过来,说要煎茶。

晋阳公主靠在凭几上,悄悄地与坐在她身侧的王玫说起了话:“方才……因阿娘病得比我重些,所以更闻不得草木香气?”

“并非香气之故。”王玫低声解释道,“草木开花之时,花朵中含有极细小的粉状之物。离得近了,这些粉状物便容易吸入体内。脂粉、熏香、杨柳絮亦是如此,会使呼吸之气不再洁净。寻常人尚且无妨,皇后殿下、贵主的气疾却最受不得这些。”

“内廷几个池子边都种满了柳树,花木也十分繁盛。仔细想想,这大内之中竟寻不出一个适合阿娘养病的宫殿。除非将花木都移了,栽些松柏翠竹,但怕是阿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