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短折而亡的长子,不觉微红了眼眶。

宋珩闻言微垂了眼眸,眼底染上一抹沉郁,沉默着端起茶盏抿了两口润嗓。

薛夫人见状暗暗懊悔不该提起他的耶耶,遂将话锋一转:“依稀记得你那副将卫三郎三年前丧了妻,膝下只一个女郎,如今可续弦了不曾?”

宋珩淡淡道出两个字来:“尚未。”

薛夫人听后思忖片刻,微垂了首轻叹口气幽幽道:“他倒是个长情的。”说完看他手中的茶盏一眼,复又开口:“这君山银针乃是前年的陈茶了,你用着可好?”

君山银针乃是产自洞庭湖上的小岛,产量十分有限,加之近两年宋珩与湖南节度使的关系愈加紧张,不大容易得了,是以自去岁起,宋珩常饮的茶改为蜀地的蒙顶山茶。

宋珩道:“甚好。想来祖母这处也不多了,下回叫人给孙儿泡些寻常的茶即可。”

祖孙二人闲话一阵,宋珩告辞离开,宋老夫人打发浣竹去请施晏微过来。

浣竹才出了翠竹堂,空中却不知何时聚了好些阴云,她心有不安地加快脚下的步子,身上却还是淋了好些雨。

“外头落着雨,怎的不打把伞,瞧瞧,身上都湿了,初春风凉,可仔细着莫要受凉伤寒才是。”离门近的刘媪一面说,一面去取干净的巾子过来。

浣竹接过巾子擦着发,与人道过谢后看向施晏微温声道:“才刚去你院子里寻你,没找见人,猜你应是坐不住,在膳房帮忙,果在此处见你,可见我想的不差。太夫人打发我过来请你往翠竹居里去一趟。”

施晏微点头应下,见她乌发湿润,关切道:“浣竹姑娘淋了雨,擦干衣发、喝碗姜汤暖暖身再回吧,倘若受了寒,又怎么伺候太夫人呢。我这会子就去翠竹堂,待见到太夫人向她言明此事,想来应是无妨的。”

善儿闻言笑着附和两句,去菜篮里取了块姜出来,浣竹觉得她的话在理,同厨房众人道声谢后往灶台边的矮凳坐下取暖擦发。

雨滴打在墙边的芭蕉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施晏微撑开绘着芰荷的竹骨油纸伞,迈下台阶出了院子往翠竹居走去。

施晏微转过屏门进到园子里,满园青翠萦目,红紫迎人,花光柳影;白绫重台履踏在石板上溅起点点水珠,裙边和绣鞋沾上泥水,甫一抬首,照见不远处石桥旁的凉亭内立着一个身形高大魁梧的郎君,着一袭玄色的云纹圆领长衫,施晏微稍稍侧目,发觉那人似乎正在看她。

银蝶钗

女郎莲步轻移,身着月色白绫中衣、天青色窄袖半臂,腰束柿蒂纹高腰绿罗裙,如墨的青丝绾成交心髻,发间不过两朵纱堆的绢花和一支银制的步摇,雨幕中清冷如月,气质如兰。

宋珩凤目微凝,于亭中静静打量着她,即便他不近女色多年,一时间见了此等玉质娉婷、清丽绝俗的女郎,亦觉赏心悦目,虽不能免俗多看了几眼,却并未生出多余的心思来。

二人目光相触,入眼的男子伟岸健壮,脊背挺拔如松,即便隔了些距离,施晏微也能感觉到他的身形高大,竟是将她从前见过的郎君都比了下去;若此刻来至她跟前,指定能将她的身影严严实实遮掩了去,逆光落下一道如山的阴影来。

如这般极不常见的身量气度,不消多想,定然是宋家家主、定北侯宋珩无疑了。

耳畔雨声潺潺,施晏微暗自揣度着是否要进前同他打个照面问声好,忽见一身材匀称地小厮撑一柄竹骨油伞往亭中疾行而去,立于阶下隔着雨声同宋珩说话。

宋珩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转过身接那小厮递来的伞,撑开后长腿迈出亭子,却是大步往东院去了。

这边,施晏微提裙踏过石桥,穿了曲折游廊往西边走,又经一处假山和两段长廊方至薛夫人的翠竹居。

因薛夫人素喜竹、荷,那翠竹居的前院便请巧匠凿了一泉,挖暗渠引活水至此植芰荷,又恐湿气太重,平日里只在后院住着,独宴客时会往前院里去。

水中可见数十尾赤鲟公①并龟、虾、蟹等水物,碧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