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心中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阿敬,你送我的佛珠竟被我摔裂了······」无尘低声呢喃,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你究竟去了哪里?为何这么多年音讯全无?」

他紧紧握着佛珠出神,不由想起了前尘往事。

净慈寺巍峨地坐落在净慈山之巅,故步自封,并未设置气悬浮车的停车场。

蜿蜒的山路崎岖陡峭,云雾缭绕,宛如一条通往天界的云梯。

只有真正虔诚的信徒,才会不辞辛劳,一步一步攀登而上,最终到达这神圣的佛门净地,故而除了寺庙的僧人,一向人迹罕见。

大雄宝殿里,一位身披袈裟手持禅杖的僧人正在打坐,他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一双睿智的双眼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他便是净慈寺曾经的主持法明方丈。

法明大师在佛前,凝视着袅袅升起的香烟,掐指一算。

突然,他像是感应到了什么,猛然起身来到大雄宝殿之外,目光落在了寺门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身上。

那妇人面容慈祥,一路而来气喘吁吁。怀中的婴儿眉心一点红痣,正睁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法明大师见状,快步走到妇人面前,双手合十慈眉善目地说道:「女施主,贫僧观你怀中的婴儿骨骼清奇,敢问他的生辰八字?」

妇人受宠若惊,将婴儿的生辰八字背出。

法明大师又道:「此子与我佛有缘,不知施主可愿将他舍于佛门,皈依我佛?」

妇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面露难色, 犹犹豫豫道:「法明大师实不相瞒。这是遗腹子,妾身的夫君死在战场上······」哽哆好纹綪蠊喺e熳升漲??????????依9

说道此处,妇人的声音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法明大师听罢,便明白了妇人的难处,他沉吟片刻说道:「施主,世间战火纷飞,也只剩下净慈寺这一方净土。不如这样,你让他留下,待他长大成人,若是他愿意继承祖业,便让他下山还俗,若是他一心向佛,便让他留在寺中修行,如何?」

妇人一听,觉得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法明大师便为婴儿取法号「无尘」,寓意「心中无尘,方能见佛」。

就这样,无尘还是婴孩时便开始在净慈寺修行。

法明大师对无尘关爱有加,悉心教导他佛法,无尘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很快便掌握了佛法的精髓。

几年后,法明大师云游四方总是带着无尘。

尽管云游在外,无尘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一件事。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无论人在何处,路途多么遥远,他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回净慈寺。

只因为,澜之国的顾将军会带着他的养子阿敬看望他的亲母静夫人。

静夫人就住在净慈山的半山腰。父子二人看完静夫人后,总会相携来庙里上香还愿。

顾将军和法明大师是忘年交,总要来讨一杯茶。

这时候,阿敬便可以和无尘去玩了。

阿敬生的粉雕玉琢,一双水汪汪的凤眼灵动活泼,仿佛会说话一般。

他难得出门,每次来净慈寺总是显得很兴奋。总喜欢围着无尘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只快乐的小燕子。

无尘总是安静地听着,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十来年里一向如此,直到十三年前的那日。

正值春日月初,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场粉色的春雨。

顾玄敬与父亲按照惯例,先去半山腰探望母亲傅静姝,随后便拾级而上,前往山顶的净慈寺礼佛还愿。

顾玄敬刚过十五岁生辰,正是少年心性、无忧无虑的年纪。

按照习俗,女童十五岁及笄,男童十五岁束发。

他乌黑的长发不再像往日那般披散着,而是用红色发带捆绑,长发随着他的走动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