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这么个高枝,真是了不得。”

“不是说周老板同太太感情一向稳定?怎的也做这等事。”

“上层人士的生活,哪里是我们老百姓置喙得了的。”

“嘘,莫再多议。”

阮萝仍立在原地,嘴角扯起弧度。小厮拿了票回来,只觉得大小姐皮笑肉不笑,是不太好的兆头。

“小姐,这杂耍还看吗?”

“呵,你自己去看吧。”

“啊?”小厮摸不着头脑。

她气鼓鼓地走出了大世界,进来时没注意,如今回头看到门口就贴着唐曼的画报。那上面的女人着颜色艳丽的旗袍,浓妆艳抹,眼波流转都是风情。再低头看自己装扮,青蓝同黑色搭配的校服,老土。

“你给我过来。”

小厮赶紧过来,听阮萝发话。

“这个画报,给我扯下去。立刻。”

“啊?是,是。”

回到周宅,林晚秋迎了出来,“怎的这么晚才回,晚饭吃了吗?”

“不吃,饿死。”

“怎么了?”

“告诉周之南那个老不要脸的,学堂我不上了。”

留下话就风风火火地上了楼,房门摔得好大声。

林晚秋在楼下不知来龙去脉迷惑的很。

“这又是哪股风吹的不顺心了?”

周之南最近操劳,没顾得上阮萝。上海时局动荡,周家掌握大半的经济,任谁都想分一杯羹。除此之外政府也在试探他,哪个都得罪不得,场面上需得过的去。

都是土生土长的国人,如今却时兴起了西洋做派,谈事情要去歌舞厅,还要叫舞女相伴。他日日出门要穿西装已经够烦,陆汉声一到夜里就要表演失魂落魄,商会还要革新,他分身乏术。

从书房出来,他打算去看看阮萝,却吃了个闭门羹。

阮萝锁了门。

看了看手腕的表,凌晨两点半,梅姨定睡下了。心里暗暗打算明日要同梅姨要阮萝房间的钥匙。

可第二天又是早出晚归,钥匙的事忘在了脑后。

他如今有些后悔回国。

但若当初没回,便没阮萝了。

5.忆往事

周之南二十八岁归国,是抱着振兴上海经济的决心。同年与林家孤女林晚秋成婚,外人只见林家产业都归了周之南,不知内情。

林晚秋三十仍未婚,是沪上名媛界的一个笑话。可见过她本人,保养得宜,仍如少女模样,且待人接物又极得体,你定不会再说她一个字的不好。

何况林家虽然没落,且到她父亲这支到她这代没了男丁,但资产仍在。林晚秋更是掌过一年的家,有些许打理生意的能力。不知那些逞嘴舌之快的人,有什么可嘲笑人家的。

两年过去,外人看来夫妻俩感情深厚。周之南有才干,更是在西欧留学学过经济,新式思想注入,周家愈发做大。

初遇阮萝,也是这一年。

阮方友也是书香世家后人,上过几年学堂,肚子里有些许墨水。可后来沾染上了赌,便没个好。到阮萝记事,微薄祖产已被变卖了个光,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苟活在京郊的贫民区。

周之南父亲有故交在京城放过几年的贷,后来人走的突然,许多放出去的还没收得回。故交独身一人无后,便转给了周家。周之南到京,低调为之办了身后事。同时雇了当地打手,使了些手段去把钱收了回来,大多数家里如今过得去的,几棍子下去都还了钱,最后只剩阮方友。

他已经变成不要脸的破皮无赖,任是被打被骂,只扯着脖子同你嚷,“你随便搜家里,随便拿。”

阮萝看着冷笑,家里砸地上有响的,只有阮方友视作命根子的小儿子。你瞧瞧,他如今这个样子,居然还想着为阮家传宗接代,真真是孝子贤孙。

周之南留京七天,直到最后一日,仍差阮方友一笔坏账,而他计划乘第二天上午的火车返沪。周之南不能接受这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