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省了多少贯钱,却还没上您家拜访过。”
方脸娘子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都是邻里,客气什么,往后少不得来往。”
方脸娘子头朝后点了点,一个穿灰色粗布,手上拿着扫帚水桶的丫鬟站了上来,屈膝一拜,接着就主动开始闷声打扫。
这估摸应是徐家的丫鬟,徐家在汴京几代行医,手底下有多余的银钱,去养两三个丫鬟婆子也不稀奇。
虽说就住在旁边,可徐家医铺连铺子带宅子可比陈元娘家大了两三倍。
而方脸娘子的腰后也窜出一张圆脸,歪头朝着陈元娘的方向看。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娘子隐秘地对视上,不自觉一道偷笑起来,心情皆好得很。
方脸娘子还在继续说话,“我娘家姓惠,邻里都喊我惠娘,不知您该如何称谓?”
王婆婆是个豪爽的,直来直往道:“我娘家姓王,从前的住处,人人都唤我王婆婆。
“不怕您看轻,我夫家姓陈,但夫婿和独子都早亡,留下一家子孤儿寡母……”
她提前把话说清了,也免得先头亲热,往后知晓了觉得晦气,又避如蛇蝎。
但惠娘子并未生出异色,更不曾致歉生硬的转移话题,而是上前几步搀住王婆婆,话和连珠子似的蹦出来,“天爷,那您可真真是受累了,管着一家老小,既做了邻居,往后有什么事只管说一声,咱们互相帮衬。”
这位惠娘子,实在是位妙人。
爽利大方,又热心肠,是陈元娘在乡野之地从未见到过的为人。
其实好的坏的,善良的,热心肠的都有,但许是乡下地方闭塞,少有女子抛头露面,即便偶尔县里有迫于生计抛头露面的,在八面玲珑的巧舌下总是藏着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