腴美。

便是身上还带着伤,他都立刻认真起来,太后交给他的活计,不正是搜寻汴京民间各色好食编撰成录么?

眼前这一桌丰腴食色,可不正是合太后的意思,“色香味俱全也”之好食么?

他是老饕了,对饭食要求很高,这“高”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食材的名贵,而是如何能将某样食材原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因此,太后才放心将这活计交给他。

见蔡良迟迟不动筷,神色迟钝,似有思虑,虞蘅温和且客气地劝:“老丈莫要客气,且在我们家吃饱,一会儿官爷来,就将您送家去。”

虞蘅以为他是不好意思。

阿盼懂事,给蔡良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稻米饭。

她知道人饿的时候就想先吃饱,什么慢嚼细品,那是衣食无忧的人才有心思做的。

两位小娘子心善,杨官人也宽慰他:“有什么难处,一会与官爷说说,先吃饱,才有气力。”

蔡良眼底有些湿润,他只是想到在宫中如何风光,今日却遭人欺负,路过十数人竟无人帮忙,有些委屈罢了。

若彻底没人管他还好,如今碰上有人帮忙、还做了眼前这一桌好饭食,让他别客气,一定要吃饱,这委屈便压不住了。

为了掩饰,蔡良学着虞蘅她们的样子,取了片菜叶子包肉。一咬下去,青菜脆甜的汁水与肉的油脂同时在口中迸溅,舌头被鲜得不舍咽下。

蔡良来不及委屈,赶忙去包下一片。

这样的吃法,对他来说有些失态了,可落在虞蘅几人眼里是刚刚好――一个落魄遭抢无依无靠的老者,几顿没吃饱,可不吃得着急么?

所以说,误会便是这般产生的。

配着几样再家常不过的小菜,吃光拉面前一碗饭,蔡良尤觉不够饱。可饭是阿盼亲自盛的,压得瓷瓷实实,还又往上填了几勺,都满出来堆成小山尖了,是蔡良平日饭量的两倍不止。

在宫内侍奉,宫女与内侍都是不能吃饱的,怕污秽。

又喝尽一碗汤,蔡良掏出襟内藏的帕子擦了擦嘴,总算缓过劲来了。

这样好的饭食,再吃上三碗他都觉不够。

比起他先前花大价钱吃的那些名厨菜、大酒楼,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