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1 / 2)

“这位乐女,瞧着挺眼熟的。”赵望舒说道。

吴琳儿一怔,显然没想到赵望舒会装没认出是赵家华,但她不允许赵望舒装糊涂,“云夫人,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呀,连族姐都不认识了?”

“你说族姐,我倒是想起来了,我的确有一个族姐,进了郡王府,可她是郡王的妾室,怎么会充当乐女,来为大家抚琴呢?”赵望舒故作疑惑地问道。

不等吴琳儿回答,赵望舒快言快语地接着道:“郡王妃这般节俭,莫不是郡王府捉襟见肘?若如此,郡王妃实在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办赏花宴,这让我们多不好意思呀。”

“云夫人说笑了,郡王府怎会缺这点银两?华夫人是闲暇之余,喜好琴艺,自愿为诸位献上一曲,以表欢迎之情罢了。”吴琳儿忙道。

赵望舒轻轻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深意,“原来如此,倒是我误解郡王妃了。”

见赵望舒几句话,就将情形反转,其他宾客相互交换着眼神,一时之间,都没说话,气氛变微妙起来。

崔云茹见状,忙打圆场,轻笑道:“哎呀,诸位都是来赏花品茗的,何必拘泥于这些琐碎之事呢?华夫人,快抚琴吧。”

“是呀是呀,我们还是欣赏华夫人的琴艺吧。”有人跟着附和。

赵望舒笑,并没有趁胜追击,毕竟这里是郡王府,是吴琳儿的地盘。

第四百八十七章 阳关

赵家华抚了一曲《阳关三叠》,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这曲说应景,也应景,毕竟描绘的是春日送别的景象,但说不应景,也不应景,此时并非离别,而是聚会。

在这繁华似锦、欢声笑语的郡王府中,谈及离别与苦辛,似乎总带着一丝不合时宜的哀愁。

若赵家华不是在炫技,那就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吴琳儿渲泄不满。

赵望舒看了眼吴琳儿,却见她面色如常,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也不知道她没有觉察到赵家华的用意,还是她并不在意。

一曲终了,无人称赞,吴琳儿看向赵望舒,“云夫人,觉得这曲《阳关三叠》如何?

“华夫人的琴技比以前要好,郡王妃调教的不错。”赵望舒话中带着刺。

“云夫人的这夸奖,我可受不起,这都是她在娘家时学得好。”吴琳儿摇头晃脑,唇边的笑带着恶意。

“我和她相处的时间不长,也不知道郡王妃说的是不是真的,改天,我进宫见皇后娘娘时,捎带问一句。”赵望舒笑道。

吴琳儿表情微僵,这才想起,皇后也姓赵,与赵望舒和赵家华同族。

皇后被幽禁,虽然活得跟不存在似的,但她名义上还是皇后,是所有皇子的嫡母,是吴琳儿的婆婆。

身为儿媳,暗讽婆婆母家如娼户,是大敬,要是皇后真跟她计较,她讨不到好。

见吴琳儿说不出话来,崔云茹暗叹,明明说不过人家,偏还要去撩。

对这个嫁进郡王府的小姑子,崔云茹并不喜,但一荣俱荣,她也只能硬着头皮道:“云夫人,您可千万别将玩笑话当了真。不过是在闲聊,哪里敢去皇后娘娘面前造次。皇后娘娘的贤德,我们向来是敬重的。”

“吴大奶奶有张巧嘴。”赵望舒似笑非笑地道。

崔云茹尴尬地笑了笑,“郡王妃,我们是不是该去看双色牡丹了?”

“是,大家请吧。”吴琳儿起身道,语气带着一丝慌乱。

赵望舒唇角微勾,眼中闪过一抹嘲讽,她这算是第二次放过吴琳儿了。

事情从来是可一可二,不可三,吴琳儿要再敢挑衅她,就休怪她不客气。

众人跟在吴琳儿身后,一路到了花房,里面香气袭人,各色花卉争奇斗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盆被精心养护的双色牡丹。

它一枝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