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膝行到赵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求求您帮帮我,您的大恩大德,我一定会好好回报的。”
赵老太太眼中精光一闪,心里已在盘算要怎么办成此事,嘴上却道:“书晴啊,不是我不帮你,是我也无能为力呀。”
“老太太,您一向睿智,除了您,没有人能帮我,老太太,求求您,求求您。”赵书晴磕头道。
“孩子,你这是在为难我啊。”赵老太太扶她坐起,叹气道。
“老太太。”赵书晴泪眼婆娑地看着赵老太太,委屈可怜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
“别哭,别哭,我年纪大了,可见不得你们这些孩子掉眼泪。”赵老太太拿着帕子帮她拭泪,“孩子,你就非他不嫁?”
“老太太,他救了书晴,书晴只想嫁给他。”赵书晴坚定地说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怎么没告诉我呢?”赵老太太佯装不知情。
事实上早在姑娘们从庄子里回来时,她就已知晓。
明明救赵书晴的是那个护卫,赵书晴却非要把救命之恩算在陈霄头上,可见她是个心比天高的人,嫌护卫地位低,却不想以她的家世,嫁给护卫都算是高攀。
不过这样才好,无欲无求才难办。
“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且回去吧,我会想办法的,定让你如意。”赵老太太说道。
“谢谢老太太。”赵书晴欢喜地拜了拜就走了。
她回到院子时,遇到了绿枝,绿枝一眼就看出她哭了,便将这事告知了赵望舒。
“哭了?你确定没看错?”赵望舒质疑地问道。
“天黑了,但廊下的灯笼亮着呢,奴婢看的真真的。”
赵望舒讶然,怎么回事?
老太太训斥赵书晴了?
赵望舒想了会,也没想明白老太太怎么就突然改变了态度,索性就不想了。
与此同时,赵匡被人请来见赵老太太了。
“母亲寻儿子,有什么事?”赵匡刚去小妾那儿,还没调笑几句,就被打断了。
赵老太太看到他脖颈处的口脂印,皱眉道:“你跟她们胡闹,也注意点,别带到外头来,你也是要娶儿媳,当祖父的人了,也该保养些身子了。”
赵匡尴尬地笑了笑,“母亲教训的是,儿子记下了。”
“镇北侯的次子是不是进京了?”赵老太太问道。
“是进京了,他在京里都呆了好几个月了。”赵匡在旁边椅子上坐下,“母亲怎么突然问起他来?”
“我今儿才知道,他救了我们家的姑娘,你明儿去跟他约一下,让他来家里,我要当面向他道谢。”赵老太太说道。
“行,我明天去约他。”赵匡爽快答应。
赵老太太叮嘱了句,“就这事,你记得办。”就打发他出去了。
第四十一章 礼佛
对母亲交待的事,赵匡还是很上心的,次日一退朝,他就去找陈霄。
可找来找去没找到人,只得折返回兵部衙门,才问出陈霄的去向。
傍晚,从衙门回来,赵匡就去见赵老太太,“母亲,陈霄已离京,回西北了。”
赵老太太皱眉,“他昨儿还在京里。”
“今天一早走的,平阳长公主的儿子与他交好,亲自送他出城的。”赵匡打听的很清楚。
“既然他离京了,那就算了。”赵老太太无奈地道。
若赵书晴真能嫁给陈霄,赵家的筹码就更多了。
赵老太太在告诉赵书晴这件事时,见她难过,还安慰了她几句,“你现在年纪还小,还不到定亲的年纪,他不在京里更好。”
“京里比你家世好的姑娘太多了,他要在京里,怕是要挑花眼。”
“你放心,他会回京的,你就耐心的等着。”
陈霄已经离开,纵有百般心思也无用,赵书晴只能乖巧地道:“我听老太太的。”
“好孩子。”赵老太太很满意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