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布店名织染坊,出自白居易的《缭绫》中的诗句:织为去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她在那儿遇到了诸思匀,礼貌地打了声招呼,“诸姑娘好。“

诸思匀微微欠身,“赵姑娘好。”

两人不熟,没说过几句话,赵望舒打了招呼,就准备去后院。

诸思匀拦住好道:“赵姑娘,我有几句话想与你说,不知赵姑娘可方便?”

赵望舒想了想,笑道:“诸姑娘若不嫌弃,请到后院坐下聊。”

诸思匀有几分诧异,“这家店是你开的?”

“家祖母交给我打理,免得我不通俗务。”赵望舒笑道。

诸思匀目光微闪,“我们进去说话。”

赵望舒伸手一引,“诸姑娘请。”

两人在后院的厢房坐下,店里伙计送来茶水点心。

“赵姑娘,冒昧问一句,令尊官居几品?”诸思匀只是端着杯子,并没有饮茶。

“家父只是个秀才。”赵望舒淡笑道。

“赵姑娘可识字?”诸思匀问道。

“诸姑娘有话,不妨直言。”赵望舒确定了这人不是要与她交好,而是来挑衅的。

“刘梦得《陋室铭》中那句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想来赵姑娘是学过的。”诸思匀还是习惯了说话绕圈子。

“鸿儒是有学问的人,白丁是不识字之人,我虽称不上有学问,但我识字。”赵望舒认真的说道。

诸思匀微蹙眉,“赵姑娘,何必装糊涂。”

赵望舒端杯,抿了口茶,“诸姑娘,我说了,你有话就直说,不必拐弯抹角。”

诸思匀眉头皱得更深了,“赵姑娘,嫡庶有别,尊卑有序,安分守己,克己复礼的道理,你不懂吗?”

“诸姑娘是首辅的孙女,应该饱读诗书,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想来是读过的。”赵望舒挑眉。

装有文化,她绝对不比诸思匀差,隐约还记得,她上过大学,是知识分子。

诸思匀素来傲气,见赵望舒不听她的,顿时就恼了,将手中茶杯重重地放回桌上,杯中的水溅出来几滴,“是我多事,赵姑娘,奉劝你一句,攀附权贵,从来没有好下场,你好自为之。”

“有句话送给诸姑娘,莫要推己及人。”赵望舒嘲讽道。

“家祖父乃首辅。”诸思匀傲然道。

赵望舒微微一笑,“我姑母乃当今皇后娘娘。”

纵是实权的众臣之首,只要不造反,就得向后宫之主行礼,论尊贵、论地位,皇后要高于首辅。

诸思匀无言以对,拂袖而去。

“红嫦,送诸姑娘出去。”赵望舒扬声道。

诸思匀刚走,织染坊的内掌柜周海家的就进来了,“姑娘,对面那家成衣店在盘店,您要不要过去看看?”

“为什么要盘店?”赵望舒问道。

“掌柜的儿子生了重病,看病吃药,花费了许多银子,稍有好转,为了治好儿子,只能变卖家产。”周海家的都打听过了。

赵望舒想了想,问道:“掌柜的为人如何?”

“黄掌柜的为人还挺忠厚老实的,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

“你先陪我过去看看吧。”赵望舒起身道。

织染坊对面那家成衣店是两开间的门面,不算太大,但和织染坊一样,后面有小院子,可以给看店的伙计住。

“黄掌柜。”周海家的一进门就唤道。

“周家娘子你过来有什么事吗?一个面相忠厚的中年男子从柜台后走了出来。

“这是我家姑娘,听闻你要盘店,就过来看一看。”周海家的笑道。

“姑娘好。”黄掌柜行了礼,“姑娘是当真要盘店子?”

赵望舒十一二岁,不是当家做主的年纪。

“当真要盘店,掌柜放心,我能做主。”赵望舒笑道。

“姑娘,小的这店生意还算不错,这些成衣和布料都是小精心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