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望舒笑,她就知道,祖母是最可靠的。
“礼部尚书打发人送了重礼来,说是感谢姑娘的。老太太让奴婢问姑娘,姑娘做了什么?”
赵望舒挑挑眉,救人的事,要告诉祖母,祖母定会责罚她的。
不是说救人不对,而是她只小姑娘,这么做太过冒险。
“老太太让奴婢告诉姑娘,家里的酒坊已经出酒了,味道不错,已卖出去好些了。”
“祖母不打算把酒往城里卖吗?”赵望舒笑问道。
“老太太说不急,等名声传出去了,再来城里买铺子开店。”
说完正事,说趣事,荞娘子笑道:“奴婢回去时遇到了媒婆,是来给大少爷说亲的。”
“说的是哪户人家?”赵望舒关心地问道。
“说的是隔壁村诸举子家的大女儿,诸举子的伯父,是首辅大人。”
“祖母可答应了?”
“老太太说大少爷的亲事,要等大少爷科举后再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候,不能分心。”
“的确。”赵望舒颔首,她哥才十九岁,晚两年成亲不算晚,“辛苦了,去歇着吧。”
二月初六,赵望舒照常跟着先生学习,喜鹊过来了,“舒姑娘,宜兴县主过来了,老太太请您出去见客。”
赵望舒低头打量了身上的衣着,客气地道:“有劳喜鹊姐姐了。”
第三十三章 吃面
去到赵老太太上房,进门就看到姚山栀假笑着听赵老太太说话,手里绞着帕子,已然很不耐烦。
姚山栀一见到赵望舒,眼睛都高了,“赵姑娘,我来寻你玩了。”
“民女见过县主,县主安好。”赵望舒屈膝行礼。
“不必多礼。”姚山栀上前扶住她,还调皮地冲她眨了眨左眼。
赵望舒抿唇一笑,“多谢县主来寻我玩。”
姚山栀回头道:“老太太,我们走了,午后,我会送赵姑娘回来的。”
“多谢县主眷顾她。”赵老太太笑眯眯地道。
赵大太太送两人出门,等姚山栀上了马车,赵大太太拉了下赵望舒,低声叮嘱她道:“不要给县主添麻烦。”
“知道了。”赵望舒也不与她多言,扶着红嫦的手,上了马车。
“月儿,你可用过早膳了吗?”姚山栀等赵望舒坐下,问道。
“用过了。”
“我还想请你去吃早膳呢。”
“还是可以尝一尝的。”
“那我们就去吃面。”姚山栀带着赵望舒去了一条十分偏僻的小巷。
在小巷口有一个卖面的摊子,已过了早膳时间,就一个客人,孤零零的坐在那儿。
三张桌子,两大一小,粗碗竹筷,看上去十分简陋。
“栀子,你怎么找到这个摊子的?”赵望舒好奇地问道。
姚山栀吐了吐舌头,“为了躲我大哥,慌不择路,跑到这里饿了,就吃了碗面,发现这面好好吃,我就常来吃了。”
面端上桌,看着如柳条尖那么细的面条,赵望舒觉得早膳白吃了,闻着香味,她觉得她又饿了,夹一筷子吃,面条筋道顺滑。
“如何?”姚山栀问道。
赵望舒咽下口中的面,笑道:“面够筋、汤够醇,这位阿婶手艺极好。”
姚山栀开心地道:“我就知道你与她们是不同的。”
“此话怎讲?”赵望舒问道。
“以前我也带了人来吃面,她们都嫌弃这是个小摊子,各种挑剔,闹得我都没胃口了。”姚山栀噘嘴道。
“以后我陪你。”赵望舒笑道。
“说好了,不准反悔。”
“我虽非君子,却也知一诺千金。”
吃了面,两人便往泰和楼去。
泰和楼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两人上了二楼的包间,点了茶水点心,又叫了说书人来说书。
说书的是位女先生,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