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初,她们就回家了,赵望舒见到了细娘子领回来的母女俩。
那妇人年近三旬,长相清秀,青色粗布衣裳上虽打着补丁,但浆洗的干干净净,“奴家夫姓方,娘家姓王,这是小女方妞儿。”
赵望舒微笑着向方妞儿招手,“妞儿,过来让我瞧瞧。”
方妞儿有些害羞地看了看母亲,见母亲点头,才小心翼翼地走到赵望舒面前,乖巧地行了一礼,“妞儿见过姑娘。”
“妞儿,你娘煮的饭菜,好不好吃?”赵望舒柔声问道。
“好吃,妞儿最喜欢吃阿娘煮的饭菜了。”方妞儿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细娘子,你带王娘子去灶房煮菜吧。”赵望舒吩咐道。
“是,姑娘。”细娘子把王娘子领了下去。
赵望舒询问方妞儿一些方家的情况,“妞儿家里有几口人?”
方妞儿数着手指,“有阿奶,有二叔,有婶婶,有三姑,有阿娘,有妞儿,六口人。”
赵望舒笑,“妞儿还会数数呢,真乖。”
“妞儿聪明。”方妞儿仰着小脸道。
赵望舒摸摸她的头,“妞儿的阿爹呢?”
“阿娘说阿爹去从军了。
等赵崔氏抱着雪团过来时,方妞儿已和赵望舒很亲近了。
赵望舒尝过王娘子做菜的手艺后,问她,“你手艺不错,你是签活契,还是签死契?”
王娘子看着和雪团玩得开心的方妞儿,跪下磕头道:“姑娘是心善的人,奴家若是孤身一人,就签死契,可妞儿还小,奴家不愿她入贱籍,还请姑娘准许奴家签活契。”
赵望舒并不在意她签的是活契,“那就签十年活契吧,妞儿及笄后,你恢复良籍。”
“谢姑娘,姑娘真是活菩萨。”王娘子欢喜地道。
绿枝已写好契书,让王娘子按了手印,契约一式两份,王娘子一份,赵望舒收着一份,又让人拿去官府备了文书。
美妆馆还没开业,王娘子暂时留在赵家充当厨娘,赵望舒给了她几道药膳方子,“虽说是药膳,但药味太重,客人不喜欢吃,你尝试着调整一个方子,煮出美味滋补,又没有药味的药膳来。”
“姑娘,奴家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道菜,不辜负姑娘的期望。”王娘子恭敬地说道。
赵望舒又吩咐蓝芬,“暂时就由你帮着王娘子买需要的药材和食材。”
“是,姑娘。”蓝芬应道。
厨娘的事安排好了,赵望舒下午就去安排女孩们跟妆娘们学习。
虽说要请几个妆娘,但女孩们学一学,能更好的招呼客人,而且妆娘不肯签长约,把女孩们培养出来,也能确保店里的妆容水平始终如一。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利息
在问心庵抄经书的第六天,难得下了场细雨,雨湿阶石,烟笼翠梧,一片清幽宁静。
抄了一会经书,宋元曲又要小解,赵望舒陪着她走出禅房,往后院的净房去。
“大少奶奶,姑娘,不如换条路走吧。”红嫦拦着她们道。
一孕傻三年的宋元曲,没听出话外之意,疑惑地看向红嫦,不解地问:“为何要换路?这条路我一直都走得好好的。”
赵望舒立刻警觉了起来,“大嫂,你昨儿不还说这条路上有块青石板松了吗?下雨天,我们还是稳当点,换条路吧。”
宋元曲这才反应过来了,“那换条路。”
雨中的问心庵更显得宁静祥和,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花带来阵阵清凉,与寺庙的香火气息交织在一起,让人心境澄明。
去净房小解后,姑嫂俩安然地回到禅房继续抄经书。
红嫦出去了一趟,回来后,告诉宋元曲和赵望舒,“刚一位来庵里守斋的老太太,经过那条路时,被一只窜出来的猫给吓着摔了一跤。好在有惊无险,只是轻微擦伤。奴婢想着,若是大少奶奶和姑娘你们走那条路,后果不堪设想。”
宋元曲听后,心有余悸,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