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滚得快。”赵家华任婢女将木叉抢走。
把赵双枝赶走,赵家华就进屋去看赵书晴,就见赵望舒在劝垂泪的赵书晴,“......生小病是福气,能长寿。”
“晴妹妹,你别在意赵双枝说的,她从来都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刻薄的很。”赵家华也出言相劝。
赵书晴情绪低落,“我真的很没用,动不动就生病,拖着这破身子,惹人厌,还不如死了算了。”
“晴妹妹,蝼蚁尚且贪生,那些闲言碎语,你别往心里去,身体不好,就好好养着,会养好的.......”赵家华长篇大论地劝说着。
赵望舒则只有一句话,“父母尚在,你怎敢轻言死?”
人活着,不能不想自己,但也不能只想到自己。
赵书晴的眼泪落得更急了,一滴一滴往下掉,梨花带雨的。
“多思多虑易伤身,凡事看开些,日子才会好过。”赵望舒往她手里塞了块手帕。
“晴妹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赵家华洒脱地说道。
在两人的劝说下,赵书晴总算是止住了泪。
次日,她说什么也不肯留在房里休养,到一进院落,和大家一起上课。
一进东厢房布置的十分雅致,放了十张几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
教她们《千字文》的是一个姓莫的女先生,是赵家花重金请来的,三十五六岁的样子。
今天她穿着素青色直缀长棉袄,头发梳成道髻,用一根青玉兰花头簪挽着。
看到空了五天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病弱的少女,莫先生淡然道:“这五天,她们已经学了十句了,我不会为了你一个,重新再教,耽误她们的时间,你先跟着学,不懂的,稍后我单独教你。”
“是,先生。”赵书晴起身,恭顺地应道。
她没说的是,她的父亲是庄子学堂里的先生,《千字文》她七岁时,就已能全文背诵。
第十章 学习
莫先生教的是《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先教姑娘们识字,再讲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
除了讲解意思,莫先生还说了两个贞洁烈女的故事。
一个是“陈节妇,安陆人。适李姓,早寡。孑然一身。临终,谓其婢曰:‘吾死,慎勿以男子舁我!’.......”
一个是:“康烈女乃商人之女,许配贫家之子张京为妻。可尚未过门,张京病死。康烈女以张氏媳自居,决然上吊殉夫。”
这两个故事听得赵望舒毛骨悚然,又觉得好笑之极。
在这个时代谨守男女大防没错,但陈节妇这样,显然已是病态。
至于康烈女,为了一个可算得上是陌生的男人去死,让辛辛苦苦养育她的父母遭受巨大的痛苦。
这是大逆不道的忤逆行为,根本不值得提倡。
最重要的是,大宅把她们召集来的用意,是以女色媚人啊,这跟贞节烈女是背道而驰。
跟着莫先生读了半时辰的《千字文》,又描红写了半个时辰,这节课才上完。
接下去,姑娘们要学投壶。
这是贵公子们爱玩的游戏,姑娘们要投其所好,才能勾引人。
赵家请来教姑娘们投壶的女先生姓郭,她主要负责教姑娘们的六艺。
投壶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射箭,但投壶也很考腕力、眼力,以及身体的协调力。
赵家并非以武传家的,让娇滴滴的姑娘去练武场射箭也不合适,六艺中的射,就由投壶给替代了。
“身体微微前倾。”郭先生讲解投壶的动作,“手持箭的上方,举到耳边......”
学投壶的时间不长,也就两刻钟。
接着郭先生就教她们乐器,“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