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书坊中的客人不多,也十分安静,姜如意的糯米糕做的多了些,索性分给客人们,让她们带回去路上尝尝。

等将糯米糕分完,姜如意端着盘子朝这边走过来。

慧娘子朝她招了招手,笑容慈祥的说道:“听说姜小娘子拥有一手好厨艺,那间小厨房空着也是空着,如今正好给小娘子用。”

许是裴局长在信中,提起过姜如意的厨艺,所以看到这新出炉的糯米糕,慧娘子的脸上并没有过多的惊讶。

依姜如意猜测,那间单独的小厨房,包括小厨房里的食材,多半也是因此特意准备下的。

姜如意在她旁边坐下,开口说道:“正要因为这件事感谢娘子,所以做了些糯米糕,给娘子尝尝。”

接着又调皮的眨眨眼:“倒不曾想,客人们先沾了娘子的光。”

第2章 布幌子、薄脆胡饼 慧娘子闻言……

慧娘子闻言笑了起来,也学着姜如意的样子,朝她眨眨眼睛:“说不定她们尝过姜小娘子的糕,后面常常来买书,届时,倒是书坊里沾姜小娘子的光了。”

慧娘子说着,拿起一块糯米糕放入口中。

这糯米糕入口,只觉得外皮软糯绵厚,里面的馅料丰腴细腻,外皮和内馅相互交织,微甜的糯米香和浓郁的枣香在口腔中相混合,果然滋味极好。

慧娘子边吃边点头称赞:“姜小娘子的手艺真好,这一回,倒果真是客人们有口福。”

静宛年纪小,本就对这些甜食感兴趣。听慧娘子这么说,她赶紧拿起糯米糕咬了一口,接着眼神就是一亮,双手捧着糯米糕,一口一口往嘴里送。

“姜小娘子做的糯米糕真好吃,比城里的那些专门卖糯米糕的铺子,做的还要好。”

在本朝,已经出现了专卖各种吃食的铺子,从肉类蔬果,到糕点蜜饯,乃至饮品、酒水、各类香糖果子应有尽有,价格也非常亲民。

姜如意笑眯眯收下了静宛的夸奖。

“小娘子既然喜欢就多吃些。”

静宛高兴的哎了一声,捏一捏手心里雪白的糯米糕,又用嘴吹了两下,张嘴咬下去。

因为是刚出炉的,糕的表面还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糕体格外的绵软。一块糯米糕下肚,感觉全身热乎乎的,舒服又熨帖。

静宛吃完第二块糯米糕,有些依依不舍的抹抹嘴,又朝盘子里看过去。

嗯,要不要再吃一块?可是娘子和姜小娘子才吃第一块呢。

静宛那张胖乎乎的圆脸皱成了一团,显得十分纠结。

姜如意吃完一块,略微有些遗憾的说道:“其实这糯米糕,还是用新鲜的糯米做才最好吃。”

见静宛朝自己看过来,姜如意细细地将门道说给她听。

“等将泡软蒸熟的糯米稍稍放凉之后,捶打碾至半碎,然后揉成光滑的团子,再将一层糯米团一层馅料相叠。”

“吃的时候,口感又黏又软不说,还能吃到颗颗分明的糯米粒。等放凉了,糕体会变得更劲道些,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若是想吃咸口的也不难,提前在锅里加上一块猪板油,等锅里温度热起来,猪板油逐渐融化,等那丰腴的油脂一点一点渗入糯米团中,滋味相当美妙。”

咕噜。

静宛听着姜如意的描述,馋的吞了一口口水,立马决定再吃一块。

眼下这糯米糕就很好吃了。

至于姜小娘子说的那甜的咸的……嗯,她一点都不馋。

慧娘子装作没看见静宛的小动作,等吃完手里的糯米糕,慧娘子十分含蓄的摸一下肚子,喝了一口清茶问道:“听说姜小娘子,日后打算靠卖吃食为生?”

姜如意点头:“正有这样的打算。”

本朝商业繁盛,一改前朝的坊市制度,变为街市制,连宵禁也一并取消了。除此之外,女子也可以外出经商,自立门户。

“只是初来汴京城,对城中情况还不了解,所以想请教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