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武学里,学习兵法和骑射,将来毕业后,也许去大宋的边境的折冲府作战,也许去地方厢军带兵,也许会留在朝廷中枢效力。

比如皇城司副指挥使姚小楼,他的跟脚便是武学生出生,早年作为亲兵都头,跟随指挥使傅劲光一道在西军跟西夏人和辽国人作战,后来傅劲光作战时被箭矢射中额头,重伤垂危,他一路护送回京,之后才进入了皇城司。

相比于太学和国子监的学子可以自由出入,武学对于学子的管理方面,则更为严格一些,每旬只放一日假,平日都是要早起练习骑射和耐力,上午学习兵法,下午进行模拟攻城,晚上睡前还要点一次卯,武学生若是没有特殊的事情,是不允许随意请假离开武学的。

但是,一群十六七岁的男孩子,正是精力和体力,还有好奇心都最旺盛的年纪,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汴京,面对这样严格的管理,自然是遭不住的,总要找机会往外跑。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武学的墙虽然很高,普通人爬不上去,但是对于这些身手极好的武学学子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手拿把掐。

所以,一到了晚上点卯完毕,便有不少武学生迫不及待的花式翻墙而过,成群结伴的去夜市和瓦子玩儿。

杨骄阳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来自京兆府的武学学子,杨骄阳虽然才刚十五岁,但身高却已经遥遥领先于很多同龄人,按着现代的算法,基本上一米八八了,不但耍的一套出众的刀法,还唱的一手好秦腔。他性子敞亮,在武学中人缘极好,这不才刚翻过墙,便有几个高年的同窗瞧见他,高声招呼道:

“骄阳,一道去瓦子看夜戏啊!”

若是往常,杨骄阳自然会毫不犹豫的答应的,但是今儿个却不行,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

他要去京兆同乡会,给自己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蓝羽带封信,是的,杨骄阳已经定亲了,他来汴京武学读书,有将近三个月未曾和对方见面了,前段时间还收到对方托人带来的新衣裳,荷包和肉脯。对方这般关心他,他自然不可能只回一封,也想回送些东西表示心意。

不过他一个大男人,倒是不好送对方衣裳什么的,显得不够尊重,思来想去,又跟好兄弟打听了一下,便决定送蓝羽一本汴京这边小娘子中流行的《梦回盛唐》。

牛行街,桃李书坊。

“掌柜的,有《梦回盛唐》卖吗?”

杨骄阳走进书坊,随口问道。

“自然有!”

掌柜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笑眯眯的道:

“承惠一本两百九十九文。”

“这么贵?”

杨骄阳咋舌,他虽然家境不错,但平常交游广阔,经常和同窗出去瓦子里吃喝,花销自然也大,所以如今到了月中,手头也不是很宽裕。

“小将军,这书可不算贵哟,那墨瑾公子的签名精装本,一本当时签售会还卖十两银子呢,如今小将军去二道贩子那里问问,五十两银子一本还买不到,小娘子们可喜欢着哩!”

掌柜的显然很会察言观色,先提小娘子喜欢,又一声声的小将军叫着,让杨骄阳心里暗爽极了,加上是给未婚妻蓝羽买东西,倒是也不好意思再计较价格了,遂豪气的道:

“那就来一本吧!”

杨骄阳从荷包里,掏出最后的一两银子递给掌柜的,让对方去剪。

之后杨骄阳一边等着,一边背着手四处打量,不经意间瞧见里间的一排书架下,蹲着五六个穿着儒生袍子的十三四岁少年,手里各捧着一张小报看的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这是在看什么?

杨骄阳见状,也不由得起了一丝好奇心,抬步走了过去。

走近了便瞧见了小报上的一行大字,《杨卿臣的随身师父》。

唔,是这本书啊!

《杨卿臣的随身师父》最近在武学的名气很大,不过杨骄阳还没有看过。这会子一样出来了,他索性也抽出了一张小报读了起来。

不过,才看了两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