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萍去上地啊?”小杜氏肩扛竹耙手挎个大竹筐满脸笑意的同秦氏打招呼。
“嗯,地里草碰脚,南地里那块麦种稀了,估摸杂草都比麦秧子深。你擓着筐干啥?”秦氏觉得妯娌不像去拣柴禾,故问说。
“再过两天东边宅子开始打地基,麦秸垛堆在那碍事,昨儿给它挪走了还剩一点垛渣,这两天忙得连田都没顾上看一眼。”小杜氏见秦氏和往常没什么差别,也就没提昨儿借钱之事。
忽然想起婆婆说的事,又开口道:“建房子的匠工请好了,晌午管顿饭。秀萍,你做的饭好吃,到时还得麻烦你来帮忙搭把手,就晌午那一会,不耽误你下田干活。”
这个时节建房子,村里头没那多闲人,请人得出工钱,而且按照规矩至少还需负责一顿饭。
十几个汉子在家里吃,必定不能胡乱应付,秦氏厨艺在钟家村出了名的好。
在其还不是寡妇时,家有红事的村户都请她去帮厨。盖房子又不是婚宴,于是婆媳两人想到一处,到时让秦氏帮把手。
“行,到时你让兰兰叫我一声,怕给忘了。”秦氏没做思量点头答应。
“伯娘,饭若做的太好吃,匠工的饭量岂不是变大了,吃的多了,多不划算呀。”钟月心疼秦氏,从田里干完活还得帮一群人做饭,脑子转了转,故作傻气道。
“哈哈……鬼丫头,脑瓜子转得怪快啊,没白疼你,知道给伯娘省钱了。没事,就是让他们吃得饱饱的,才有劲头给你大哥盖房子!”
小杜氏被逗得哈哈大笑,腾出只手,弯腰捏捏钟月圆嘟嘟的脸蛋。
钟月:“……”忽然发现自己真弱智,还是不要自作聪明了。
这次她们去的是村南的一块田,她家有农田分处两地,东坡还有一片。
村南的为麦棉套,的确如秦氏所说,是有些稀,不过小麦分蘖能力极强,应该对产量没太大影响。
让钟月意外的是,平坦的田地里每相隔约一公里就有口灌溉水井。
不用猜也知这些水井是用来井灌农田庄稼的。唯一遗憾的是她家土地离水井有点远,浇水时估计有些吃力。
“娘,咱家麦子这么稀,咋办啊?”钟月想起她心中的计划,于是装作一副不懂模样出声问道。
“没事,过些日子麦秧就会发棵,缺苗的地方到时娘再补栽。”一到田间秦氏便弯腰开始薅起草来,拔掉的杂草丢在空闲没长麦苗的田垄中,准备一起用筐擓出去。
对闺女疑惑耐心解释,这些东西早懂比晚懂好。
钟月听说麦苗也能移栽,心头暗喜,语气自然的接话:“娘,麦苗能栽,那棉花苗是不是也能栽呀?”
“你呀,一点记性都不长,去年不少棉苗被虫拱了,不是补上的吗?”秦氏继续手里活计没抬头看女儿,笑骂道。
“我忘了嘛!”钟月尴尬地笑了笑,仔细回想去年确实栽了棉苗的,怎么将这事给忘了。
记得温棚育苗大田移栽,相比普通种植方式每亩产量要提高不少。
她面露兴奋之色,偎到秦氏跟前,“那移栽的棉苗结的棉桃是不是比其他棉花多?”
“鬼丫头,你是不是数过啊?还真别说,后来补上的确实多坐几个棉桃,棉铃长的也密。”
种庄稼跟养孩子一样,每个时期的变化都会让人时刻关注,尤其和产量多少相关的东西。
临到植株开始坐铃开花结棉桃之时,秦氏恨不得多看几眼。
遇到挂果特别多的棉花,都要开开心心数上几遍棉铃和棉桃数目,故而对被移栽的棉花植株特性非常清楚。
“哎,娘,既然栽的棉花长的棉桃多,那咱今年干脆就全部栽棉花吧?”
钟月正愁找不到切入点,真是天助她也,激动的恨不得跳起来,赶紧把想法说出来。
“全部栽?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三亩田得栽多久?再说去哪里找棉苗?”往年填补缺棵用的苗秧来源于自家棉田剔掉用不着的废苗,若全部移栽问谁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