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那边表示我家女儿不愁嫁。
孙婶子终究是点头:“前世的缘分,也拆不了。”朱四婶听到这话就急忙站起:“既这样,还请把姑娘请出来,好下插戴。”
孙婶子又叹一声,这才往里面喊了声:“小文,出来罢。”
里屋里面传出一阵笑声,接着那些人推了小文走出。小文低着头,一张脸红的不能瞧了,朱四婶已经笑着走上前,拉了小文的手,小文福了一福,朱四婶已经把她的手握住:“真是好一个模样,我那侄儿,果真有福气。”
孙婶子听了这两句话,心情这才好些,对小文道:“这是这家的姨母,今儿你婆婆托她来的。”
听到婆婆两个字,小文心中大定,对朱四婶又行一礼:“姨母好!”朱四婶拉着小文的手,又赞了赞,这才把带来的东西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根簪子,给小文别在发上:“这不值什么,不过是个心意。”
小文用手摸了摸,这根金簪没有镶宝石,也不多重,可摸着它,心情都要好一些。
孙婶子恨不得打女儿一巴掌,可又舍不得,罢了罢了,她既然喜欢,也就由她去,只是婆婆若敢磋磨她,别说到了通州,就算到了天边,自己也不是好惹的。
媒婆和朱四婶又说了几句场面话,把早请人写好的婚书念了一遍,孙婶子不识字,小文略识的几个字,探头瞧了瞧,早瞧见上面写了自己和陈宁的名字,结发为夫妻。
小文心中泛起喜悦,孙婶子收了婚书,收了送来的聘礼,这件婚事就此定下。孙大嫂的饺子也得了,笑眯眯地端了几碗饺子过来招呼大家吃饺子。
☆、第36章 道理
小文先把饺子端给朱四婶,媒婆已经自己就手抬了一碗:“姑娘快别忙了,大家都是熟人,坐在这一块说说话不好?”
小文的脸登时又红了,忙往外头去:“我去厨下瞧瞧。”
“真是个伶俐姑娘,我说朱四嫂,你侄儿娶了这么一个好闺女,有福了。”媒婆的谢媒钱已稳稳捏在手里,自然也要说几句好听的。
孙婶子的面色还是那样平静,朱四婶也笑了:“说的是呢,能得这样一个好闺女,我那姐姐,还不晓得心里多欢喜。”
里屋们的姑娘们都在等着小文重新进去,好仔细问问,谁知小文没进去,倒去了厨房,有个姑娘已经挑起帘子,笑嘻嘻地对孙婶子道:“婶子,我们等了好半日的饺子,这会儿,怎么饺子还没来?”
“瞧我,光顾着说话就忘了,饺子早已包得了,下锅一煮就好!”孙大嫂笑眯眯地说着就要往厨房去。
“嫂子,你可千万要记得,要让小文端饺子进来。”姑娘的话音刚落,屋内叽叽喳喳又笑开了。
孙大嫂当然明白她们的意思,笑吟吟地走出去。孙婶子听着屋里屋外传来的笑声,那眉还是微微一皱。
朱四婶瞧着孙婶子的神色,怎不明白这桩婚事做长辈的都不过是拗不过做小辈的,现在木已成舟,朱四婶当然不会说出,只和孙婶子说几句闲话。
孙大嫂进了厨房,见小文已经把饺子下锅,正在灶下添火。孙大嫂笑吟吟地道:“这脸啊,到底是被火烘热的,还是姑娘家自己害羞呢?”
小文也没转头,只轻声道:“嫂子笑话我呢。”
“什么叫笑话你?”孙大嫂笑着把小文手里的火钳拿过来:“得,这手细皮嫩肉的,别拿火钳了,不然手粗了,就有人心疼了。”
“嫂子!”小文叫了一声,面上神色更红,孙大嫂笑着拍一下她:“这会儿也别害羞了,我瞧着饺子要好了,端进去给她们罢。只是小文,我可和你说了,这做人媳妇,婆婆再好,也比不得做闺女的时候。”
“我晓得!”听到小文还是重复这句话,孙大嫂忍不住伸手搂一下小文的肩:“罢了,人啊,哪还能拗过我愿意三个字呢?饺子好了,赶紧端上去给她们,她们啊,不定又要取笑你呢。”
小文的脸又一红,站起身去开锅盖,锅盖一揭开,白腾腾的水汽升起来,孙大嫂抬眼一看,只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