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 / 2)

梁诵曾经是唐慎的先生,这事并不是秘密,赵辅也心知肚明,只是从未说过。

唐慎早已拜入傅渭门下,与王溱成了同门师兄弟,和梁诵撇清了干系。三十一年前梁诵曾经是松清党,赵辅不喜松清党人,这都是事实。可赵辅也没有对松清党赶尽杀绝。无论是梁诵,还是曾经的杨大学士,他们都好好地当着官,一直活到五年前。

赵辅要一个好名声,所以他只抓了松清党首钟泰生。哪怕针对其他松清党人,他都做得小心谨慎,滴水不漏,比如赵辅把梁诵“流放”到姑苏府,让他远离权势中心,在小小的姑苏府安享晚年。

唐慎主动和梁诵撇清干系,且拜师梁诵时也年岁尚轻,赵辅自然不会拿这件事降罪于他。

但猛然冒出一个崔晓,还是让唐慎惊出一身冷汗。

不日,姚三动身去了金陵府。

唐慎去王溱家拜访,他特意拿了一盒月饼过去。临近中秋,他借着给王溱送月饼的名义,赖在尚书府一整日。他陪着王溱逗鸟赏花,王溱写字,他便研墨;王溱抚琴,他便聆听。

弹完一曲,王溱双手按住震颤的琴弦,侧首瞧向唐慎。他轻声细语道:“小师弟今日怎么有雅兴,听我抚琴?”

唐慎:“我向来喜欢师兄的琴声,师兄可别冤枉我。这首曲子师兄弹得高雅绵长,听得我如痴如醉。”

王溱轻轻地“哦”了一声,问道:“那可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遇上小师弟,乃三生有幸。既然如此,你可知我方才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唐慎一惊,但他随即想起两个时辰前王溱翻阅琴谱时,曾经在一首古曲上停留许久。他道:“苹叶软,杏花明,画舡清。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师兄弹奏的是《鹤冲霄》,我说的可对?”

只要瞧见一眼,唐慎就会记住内容,此刻他说得信心十足,仿佛真的听懂了似的。

王溱意味深长地瞧着他:“对,你真懂这首曲子?”

唐慎:“我都将它的曲词说出来了,师兄还觉得我不知晓?”

王溱笑了:“好,那你便知晓。”

晚上用饭时,唐慎聊起姑苏府的事:“我许久没回姑苏府,如今想来,已经有两个年头,真有些想家了。师兄可想念琅琊王氏,想念金陵府?师兄离家也远,许久不回,只怕回去也会觉得物是人非,处处不同吧。”

王溱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他抬目打量唐慎,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朵儿花。可他毕竟不是神仙,看了会儿,他便笑道:“今年过年我是回了金陵府的,待到明年,我与小师弟一起回江南过年如何?”

唐慎笑道:“自然是好。几年前我去过琅琊王氏一次,其博大深远,令我至今难忘。”

吃过晚饭,唐慎告辞离开,两人约好中秋时到尚书府一起赏月。

离开尚书府后,唐慎神色一变,他断定:“王子丰不知道崔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