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1 / 2)

之后一天,一家人跟朋友在一起洒泪送别弟弟,离别伤感,不在话下。

第137章

云安离开之后, 云舒就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手上的事情。

平时有话是经常跟云安一起聊的,如今只能跟大侄子聊一聊了。门客们因为来年的考试,最近也会经常来请教云舒。

除了枯燥的上班生活之外,云舒在跟人交流沟通上倒是比往日还要多。

夏天暑热, 渡过了难熬的几个月之后中秋转眼就到了。

今年中秋一家子只有云舒、顾淼、林氏三个亲人在一起过。

顾腾霄已经将家人接过来, 中秋自然也是跟自己的小家庭一起过的,跟云舒他们不同一些。

晚间赏月吃饼的时候, 林氏望着月亮就开始掉眼泪。先是开始想大女儿, 接着又想小儿子, 最后就是想念笙歌跟已经去世了的顾老爷。

云舒却想起早年弟弟跟自己在燕城说的那一段话, 对话内容其实已经忘记了, 就记得他用了一句古人说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于是劝着林氏道:“人虽然隔得远,但咱们一家子都还平安。这已经是好事儿了。”

林氏闻言, 也只是含泪点着应和。

她不到中年就丧夫, 最是能明白云舒说的这段话的意思的。

人虽然隔的远,但平安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这日中秋虽然凄凉,然而母子几个一起做着吃了晚饭,情绪都还不算太差。

林氏原本想要像之前对待笙歌的经验一样, 在云安离开京都的时候给他找一个媳妇儿。

其实不止云舒,这两年愿意来给顾家说媒的人家多的是。只是顾家三兄妹几个仿佛就是在比赛谁成婚晚一样,不是躲着就是不愿意,几个人愣是将婚姻大事拖到了二十多。

林氏也只能安慰自己, 算命先生当初算过命,他们确实不宜早婚, 多等两年吧, 再等等吧, 如此想着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虽然林氏主意打的很好,想要个儿媳的心情也十分恳切。只是云安不是笙歌,他对未来一半要求比笙歌多。

林氏急急忙找的人,他多半连看也不想看,因为觉得实在太过随意。

或许这跟云舒多少也有关系,就是因为当初被云舒的婚事给吓得也说不定。顾云安想要的不仅是自己对人家姑娘感兴趣,更希望是两情相悦。

否则夫妻之间共富贵容易,同贫贱就不大成了。

尤其是京都里的太太、姑娘们,手头越有钱、有权的人家,那些姑娘。太太们对夫婿或者女婿的要求就越高。

云安只想找个他富贵时能跟在他身边,若落魄了也不离不弃的人。

在外人看来或许这个要求很简单,毕竟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顾云安却觉得要让人心甘情愿跟着他是十分困难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随鸡、随狗的。

哪怕他自信自己不会落魄到养不起家人,可是他对婚姻的追求仍是理想化的。

所以哪怕林氏故技重施,云安离开京都的时候,还是孤身一人。

只有笙歌,只要结婚对象身家清白,也愿意跟他吃苦他就可以点头。

笙歌婚后的这几个月也会经常写信过来,大多数时候是跟云舒讨论战况,只是在结尾的时候,会写上两句同妻子有关的话。

这是林氏嘱咐的,否则笙歌估计也不会特地去写。

不过能够看出来,笙歌的婚后生活跟婚前也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在打仗的时候能够有个人顾好后方,对笙歌来说还是很好的,因此言语里他对自己的夫人也多有感谢,二人得以相敬如宾也挺好的。

除此外,中秋后云舒总算跟断了几个月联系的叔叔、舅舅他们取得了联系。

南方动乱,凤城附近城池在两三个月前也乱了起来。顾英磐他们有远见,就打算一家子北上来京都投奔云舒他们。

云舒自从收到他们要来的消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