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2 / 2)

了拍他的手臂,然后就转身上了船去。

这日之后,国家大变了模样,北方战事暂时消停,南方原本已经平息下来的叛乱却又忽然起来了。

“朕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北方战事起,南方就能不消停呢?”议政殿内,秦韶瑜紧皱着眉头,十分不解。

他原本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先帝还在的时候,他被那个看似病弱实则强大的父亲护在身后,没有见到过多么复杂的战况。

如今他真正掌权,却发现原来朝政处理起来如此困难。这同他在父亲批阅的时候所看到的更麻烦。

就在这会儿,周帝不得不承认,他自己是个没有什么政治天赋的皇帝。

云舒上前解释道:“原本北方藩镇就名不正言不顺,逼得皇帝逃难结果还被封了侯爵,有了土地跟金银。礼制一乱,天下有野心的人,自然就像飞蛾扑火蜂拥而来了。南逃重新回到京都的时候,南方那会儿也是乱过的。当初为了能够攻打北方,先帝也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是那会儿他们不来挑衅,咱们估计还不会打到黄河北面儿去。

将两大联合起来的藩镇打回去,中央自然也就给全国释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兵力足够,他们打不过来。如此一来,南方势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之前皇上又要出兵攻打北方,赢了自然好说,南北上下一心归附。可皇上,咱们北方的战争胜利了么?”

秦韶瑜闻言一愣,随即说道:“胜利虽然算不上胜利,可也成功将他们挡在黄河北面了啊。这同父皇当时的情况一样,也是撤回了不是么?”

云舒说道:“皇上,战争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威慑全国。当初我们是胜仗,主动退兵回来。而如今是被打回来,只能被动防守。情况跟当初完全不一样。”

在场众臣都知道云舒说的这些,当初这也是云舒的远见。

只是当初劝周帝不要打仗的人,只有云舒和在场少数几个人。因此别人都不敢说话,云舒的主张并非他们当时的主张。这说明他们的见解错误,而人是很不喜欢承认错误的。

这话也只得由云舒说出来,所以即便在场的人心里清楚,也只等着云舒解释。

周帝放眼看着站在自己桌前的一众臣子,心里第一次忽然有了一种想法,就是不知道该相信谁,该听谁的话。

父亲当初教他的东西,他已经用尽了。云舒的话他究竟该不该听,他觉得应该听,然而有时候他不能明白云舒做出的决断。

每当他自己想要做出决定的时候,结果就会狠狠抽打他的脸,告诉他他根本什么都不懂。

他不想成为一个傀儡,他想要成为像自己父亲那样的皇帝!

可是他分辨不出好坏、善恶,他心里有些慌乱,却不敢让别人看出来。所以只能苍白着脸,坐回了原位,继续主持着这次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