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上年纪觉少,早起了,这会儿早饭在锅里,洗漱盆里也给你兑好了温水,先去洗漱,我看柴火不多了,我先去劈点柴。”

把人推到了洗漱架前,李子墨一边叮嘱着,一边帮他把袖筒往上挽了挽,见人终于清醒,他才转身去院子里劈柴。

整个村子里都静悄悄的,毕竟只有李家这一支回村,其余的人还都躲在山里没有出来,本该显得寂寥的,可沈秀收拾好自己,出来泼水的时候,却就得前所未有的热闹温暖。

李奶奶见他们都醒了,他笑着牵着霜霜往回走,“这两个换了地方睡不适应,醒的早,我担心吵到你们,就带着去村里转了一圈,我蒸了南瓜,熬了米粥,你们快吃吧。”

沈秀给李子墨也打了一盆洗漱的水,和李奶奶一起并肩往屋里走。

“奶奶你们吃了吗?”

“吃了,子丰一睁眼就开始闹着肚子饿,我就盛出些给你们留着,我带着俩小的先吃了。”

李子墨跟在两人的身后,进屋后洗漱完和沈秀坐在一起吃着早饭,也和奶奶商议着接下来的打算。

“奶,我想着咱们这两日就开始安排盖房子,等村里人回来,就招人开始收拾,头着过年把我和秀哥儿的婚事办了呗。”

第76章

回村的第一日,三家人都各自在家里收拾了一番,三婶家里还有一个没过门的儿媳妇,当时为了能躲过灾,将人的户籍匆匆过了过来。

人也跟着就这样过来了,逃到城里的时候,那丫头也跟在三婶身边。

李三婶总觉得亏欠这个儿媳妇,于是素日里容不得她受委屈,新房没有盖好,没有正式办喜事,她说什么都不让姑娘和她儿子住一起。

于是回村之后,姑娘也是跟着三婶一屋,三叔和子木一屋。

这倒也是好事,起码这段时间的相处,姑娘和三婶相处的很好,慢慢和家里人熟悉之后,也没有了出嫁前的焦虑和担心。

傍晚的时候,李三婶就带着准儿媳来到了沈秀家里。

“上午我和春娘在河边洗衣服,遇到了子墨,闲聊起来他说你们准备头着过年办喜事?”

沈秀这功夫正帮着李子墨做饭晚,李奶奶带着两个小的在院子里剥大蒜,闻言笑着递给三婶和春娘两个小板凳。

“可不是,这些日子因为打仗的事情委屈了秀哥儿,这事儿子墨说得对,不能这样拖着对秀哥儿名声也不好,所以房子一盖好,就办喜事。”

闻言三婶表情凝重的思索着,侧头看看身边的春娘,

最后无奈的叹息一声,“瞧瞧我家那个木头,真是没有取错名字,我这人粗枝大叶的没有想那么多,那个木头也不替自己媳妇想着点,春娘为了救他就这样过来了,可是受了委屈。”

说到这里三婶心里就难受,“他们爷俩还打算过了年就开始盖房子,盖好房子又是春播,这婚事岂不是该得往后拖?!”

“到底还是子墨有心,我一会儿回去就和他们说,头着过年我们也要盖房子。”

李子文过继出去之后,三婶家里的房子暂时够住了,但是当初议亲的时候说好的,会给新人盖房子,这决不能食言。

正在炒菜的李子墨听到后大声说道:“三婶那边的土层肥石头少,开垦两日也就能平出来一块地,只要人手够盖个三间大屋加一个院子没有问题,到时候搬到新房再翻盖老屋,盖成四合院那种,留出一间给承义回来住。”

他们在家的时候,都把曾经的子文叫做承义,也不去叫姓,这样好像还是自家的孩子。

三婶开始设想新房子的样子了,李子墨这边的饭菜也快做好了,沈秀忙完擦着手出来。

“三叔他们上山还没回来?”

“没那,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村长他们,但看着天色,若是找不到这会儿也好往回走了。”

沈秀接过李子奶奶递过来的大蒜,“那不如三婶和春娘不如在这边吃吧,留些温在锅里,等三叔他们回来你带些回去,让他们凑付一顿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