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丞深知这两张设计图意义非凡,连夜写了密信,先是飞哥传书给老县令。

事关重大,很快他就收到了回信,说一切安排妥当,他可以写奏折,八百里加急到京城,那边会安排好一切。

听李老汉这么说,武师傅才放下心“如此甚好,是武某思虑不周了,还是老先生想的长远,这设计图合该交给衙门,惠及百姓。”

李老汉被夸的有些心虚,这事可不是他的主意,设计图更不是他画的。

当初李鱼儿弄来图纸的时候,他们家还举手表决要不要建四合院,现在看来,鱼宝儿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老李家出了一个能人啊。

李老汉摆摆手,说:“哪里,都是儿孙们弄出来的,我老汉只管等着住新房就成。”

“老先生是有后福之人,儿孙个个有本事。”

武师傅看了一眼正在人群里穿梭的李家后辈,说:“老先生的儿孙们都成亲了?”

李老汉没多想,摇头说:“哪能,除了我长孙,其他两个臭小子,媳妇儿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这边热火朝天的盖房子,那边妇人们正围坐在堂屋的桌子旁,做头花。

秋娥婶将一朵枣红色配深蓝色的绢花,往蔡老太太头上比划了一下。

“这个颜色好,正适合年龄大,辈分高的妇人。瞧瞧,是不是很大气。”

蔡老太太拿起铜镜照了照,说:“确实好看,秋娥这搭配好,肯定能卖出去。”

李梅儿则是在记账和数绢花。

“太好了,今个儿又够一千个了,可以卖了。”

统计好以后,李梅儿就将做好的绢花拿到东屋,跟郭清然开始选贝壳搭配。

郭清然出身清贵的读书人家,见多识广,对镇子上流行的饰品非常了解,于是,由她来选贝壳搭配。

李梅儿手脚麻利,由她负责用针线固定,或者用鱼胶粘贴。

两人配合默契,倒是一点没有压货。

第209章 火炕和壁炉

此时,魏县丞的折子已经由原惠海县县令,现钦天监太史院主簿侯荣达上达天厅。

侯荣达出身微末,没有强大的背景,屈居宁州府沿海县城多年,任满就在宁州府几个县城调来调去,没有任何升迁。

最后,钦天监在惠海县发现了铁矿,他本来可以借此搏个政绩,官职能往上升一升。

不等矿山开采,他的升迁调令就下来了,钦天监太史院主簿,比七品县太爷升了一级,而且是京官。

名头好听,其实就是个没有实权的编历史的。

历朝历代,历史怎么写还不都是当权者的意思,他不过就是润色一下,照纲补全即可。

比起有了铁矿的惠海县县令,他手上的权力变向变小了。

表面上不过一次简单的官员调动,这背后的水却很深,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势力都潜伏在水下,明争暗斗,交战激烈。

御书房内,皇帝龙颜大悦,“好!甚好!传朕旨意,将这两张设计图交给工部,让他们立刻动工,三日内必须造出火炕和壁炉,朕要亲自检验。”

曹公公立刻捧着两张设计图,小心翼翼的拿着,“陛下放心,奴婢这就去办。”

三日后,沧渊王朝第一个火炕在京城诞生了。

小太监照着图纸上的说明,往灶底先是放上一层孔隙很大的茅草,又在茅草上放上一层麦秆,最后放上几根干柴。

他点燃火折子,引燃茅草,火势就顺着茅草往上烧。

工部侍郎孙大人陪侍在皇帝左右,向皇帝介绍:“陛下,这灶炉是建在百姓的堂屋里的,也就是灶房,灶炉和火炕相连,两者一墙之隔。

灶炉上边是锅台和大铁锅,点燃灶炉,就可以生火做饭,灶炉不但可以做饭,还可以给连接的火炕加热,人睡在上边冬天就不会冷,还不用另外烧柴取暖。

火炕具有很强的保温效果,只要傍晚做饭的时候烧上火,别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