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码头扛大包一天才十个铜板,还不管饭,这中午管一顿饭,一天只干几个时辰,还有二十个铜板,这活好啊!
有不少大娘跑到李老三身边套近乎,狠狠地夸赞了他一番,话里话外还打听他有没有成亲。
李老三被大娘们直白的赞美整的有些手足无措,安顿好他们后就跑了,把烂摊子甩给大头和家雀儿了。
大娘见李老三跑了,就开始打量起大头来了。
“小伙子还识字啊?”
大头:“嗯,认识几个,不多。”
大娘:“那也很了不起了,读书人好啊,读书人聪明。今年多大了?”
大头:“十三。”
大娘:“不小了啊,可定亲了?”
大头:“不曾。”
大娘笑的见牙不见眼,“想找个啥样的姑娘啊?大娘跟你说哦,我家绿萝既孝顺又勤快……”
另一个大娘抢着说:“你家绿萝太瘦了,不合适不合适,小伙子我跟你说啊,我有个侄女……”
家雀儿:“大娘你要不也问问我?”
大娘看了一眼瘦小的家雀儿,心里嘀咕:小是小了点,但人看着还算机灵。
“小伙子,你也识字?”
家雀儿摇头。
大娘皱了皱眉头,又问:“那你家有几亩地?几间房子?”
家雀儿:“我没房没地。”
大娘眉毛皱的更紧了,“那你肯定有船了?”
家雀儿摇摇头。
大娘愣了一下:“孩子,你还太小,不着急。”
第176章 大锅饭
第二天天不亮,兔窝子村的村民就起来了。
摸着黑就开始准备了。
一家渔船上,老娘将唯一一个干粮黑面馍馍摸黑塞儿子手里。
“儿子啊,你今天要干活,吃硬实点,给公子好好干活,争取今年给你弟弟说个媳妇儿。”
昏暗中过了一会,才传来男子的压抑的声音:“娘,你们放心,儿子一定好好干活,不会让弟弟再长一岁娶媳妇儿的。”
老娘端起清汤寡水的碗,喝了一口糊糊,满意的说:“你们兄弟俩都成家了,我就是死了也有脸面见你们爹了。”
另一家渔船上,妇人将自己一件旧衣服拆了,迎着做饭柴火堆的光,仔细剪了一个鞋垫,放进男子的布鞋里。
“孩他爹啊,眼前只能将就了,等发了工钱再给你买一双好鞋,干活人不能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啊。”
男子朝火堆里添了一根柴火,说:“辛苦你们娘俩了,又让你废了一件衣服。”
女子火光映衬下的脸庞,染上了一抹红晕,气色似乎好了几分。
“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咱们一家人在一起,什么苦日子没熬过来,以后会更好的。”
村长媳妇儿难得舍得点上了李老汉送的油灯。
“哎!老头子,你说这事是真的吗?”
村长喝了一口糊糊,说:“肯定是真的,上次收贝壳不都是真的。”
这话倒是像在安慰他自己。
村长就一个儿子,已经分家了,因此他和儿子都能上工。
“那不一样。”村长媳妇儿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会高兴,一会又担忧,“这次可是一百多个人呢。”
终于,太阳跃出海面,洒下一片温柔的绯红,像是兔窝子村民火热的心。
李老三领着大头几人来到渔歌码头,村长伸着脖子大老远就望到几人了,却假装恰好遇见。
“老三啊,来了啊!”
李老三跟村长打招呼:“九叔公您早,这不时间快到了,我们提前来签到。”
就这一会的功夫,村民都出来了,乌压压一片,人头攒动,窃窃私语。
李老三让家雀儿敲锣,等人声静下来,他才大声喊话:“乡亲们!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工,早上我们会点名,点到名的过来按手印,速度要快。
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