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郎不解的问:“这不就是赵记面馆?”
那小二不屑的撇撇嘴说:“这是哪门子的赵记面馆,咱家才是正宗的赵记面馆传人,你们还不知道吧,对面那家是假的,是偷了他人祖传手艺的骗子。”
“啊?不会吧,赵叔在这开面馆已经很多年了,你们家不是才开的店吗?”李二郎问。
小二笑着说:“看看,你们也不知道这事是吧?告诉你们吧,我们东家才是赵记面的真正传人。”
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路人,小二开始淘淘不绝的讲述有关赵记面馆的陈年往事。
赵长庚的爹,也就是赵燕燕的爷爷叫赵四喜,赵四喜年轻时候曾被强制征兵,他被征走后不到一年就传回了死讯。
跟他定娃娃亲的青梅竹马刘巧妹被她爹嫁给了赵四喜的堂兄赵守祥,结果半年后赵四喜又奇迹般的回来了,原来是重名搞错了人。
但未婚妻已经嫁人了,赵四喜只好另娶他人文慧慧。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赵四喜没死,开着面馆的赵守祥却突然得了风寒,几天人就走了,刘巧妹成了寡妇。
半年前,文慧慧又因为难产,生下赵长生后就死了。
就这么刘巧慧又和赵四喜在一块了,两人成亲后,刘巧慧又生了一个儿子赵长庚。
为了维持生计,赵四喜和刘巧慧两人开了一家赵记面馆。
等赵四喜老了干不动了,就把面馆传给了赵长庚。
为此,赵长生就和赵长庚兄弟间生了嫌隙,赵长生认为他是赵四喜的长子,理应子承父业,继承赵记面馆,不过是因为他亲娘早死,赵四喜就偏袒赵长庚罢了。
赵长庚觉得不应该为了这事兄弟不和睦,就说他愿意主动放弃继承权。
结果赵四喜不同意,扬言如果赵长庚敢放弃,他就吊死在赵记面馆门前。
赵长生见亲爹如此绝情寡义,心眼都偏到东海畔去了,他觉得自己在赵家就像一个外人,他们三人才是一家三口,于是,就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很多年,后来刘巧妹也去了,赵四喜也瘫了。
等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就风风光光的开了一家赵记面馆,跟老赵记面馆打起了擂台。
这些日子,不少茶馆还出了关于赵记面馆陈年旧事的说书,讲述的就是一个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的故事。
第170章 强抢民女,灭人全家
“这这这!”李二郎听的都呆了,“没想到赵记面馆背后还有这样复杂的家庭故事。”
“未见全貌,不予置评”,这是李鱼儿信奉的处事原则之一,尤其是这种复杂的爱恨情仇伦理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作为外人,还是不要轻易站队的好。
前世,就有不少可怜人被无良媒体带节奏,最后被喷子网暴自杀了。
李鱼儿不在意的说:“不管谁是赵记面馆的继承人,我们只管吃面就是了。”
说着,她抬脚就往老赵记面馆走。
那小二气的嘴巴都歪了,他费了那么多唇舌,对方竟然一点不买账。
“你们也太是非不分了吧,明知道对门名不正言不顺,你们还去他家吃面。”
李老三有些生气的说:“我们爱去哪家吃面,关你们什么事?”
“你你你!你们不知好歹!”小二生气的甩着抹布走了。
李鱼儿也没打算和他继续理论,抬脚进了老赵记面馆。
门帘一掀,就看到赵燕燕站在那,赵燕燕抹了一下眼角,掩饰的笑了一下,说:“几位想吃什么?”
李二郎大步流星的朝惯常坐的位置走去,“老样子,一人一碗大肉面,切两斤五花肉,四道小菜随便上。”
“好的客官,您稍等。”
赵燕燕进了后厨报菜单,赵长庚看到她眼眶微红,叹了口气说:“燕燕,你别难过,你大伯也是一时想不开,大不了咱们不开面馆了,爹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银钱,等你出嫁了,爹就等着给你哄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