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 / 3)

东晋。后来双方在淝水边展开大战。苻坚站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误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颇为惊慌。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晋军施计,以摆开战场决一死战为名,让秦军后撤。但是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晋军趁机大举追击,秦兵大败溃逃,沿途也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狼狈逃回洛阳。

※※※

※※※

辛未计偕①,我嘉善同袍凡十人②,惟丁敬宇宾③,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④,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⑤,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⑥。

【注释】

①辛未:指1571年。计偕:举人赴京会试。

贝壳()免费小说在线阅读

②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唐·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③丁敬宇宾:即丁宾(15431633),字敬宇,又字礼原,号改亭,嘉善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任句容知县,后任御史,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提督操江、南京工部尚书,后累加至太子太保,卒谥清惠,著有《丁清惠公遗集》。

④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款款:诚恳忠实的样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⑤顺承:顺从承受。

⑥中式:科举考试被录取称为中式。《说文》:“式,法也。”中式即符合录取的法定手续。《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译文】

辛未年举人们赴京会试,我们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其中只有丁宾字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

我告诉费锦坡兄说:“这位丁兄今年一定能考上。”

费锦坡问:“何以见得呢?”

我说:“只有谦虚才能受到福报。费兄你看看这十人中间,有像敬宇兄那样温和而诚恳、不敢在人之先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对人恭恭敬敬、小心谨慎就像畏惧一样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受到侮辱也不反驳、听到毁谤也不辩解的人吗?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天地鬼神,也会保佑他的,还能不发达吗?”

等到名单公布,丁宾果然考中了。

【点评】

辛未年,了凡先生与来自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参加京城举行的会试。按照明代科举取士制度,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皆可应试。考试地点在礼部。因汉代应举之人均用公家车马接送,所以古人也以“公车”代称会试的举人。清末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运动就是发生在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期间。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参加会试的康有为集各省举人在今北京宣武门外的松筠庵起草上光绪帝书,提出迁都、变法、练兵、拒和等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与了凡先生一同应试的人中有一个名叫丁宾,号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结合上面“人道恶盈而好谦”的理论,了凡先生认为“谦光可掬”的丁敬宇必将发达,于是对同行的费锦坡说:“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了凡先生就说:“只有谦虚的人才有福气。你看我们这十人当中,有谁能像丁敬宇那样温和恭顺、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