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末世:浇末之世代。佛教认为,释迦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次一千年为像法时,后万年为末法时。末世,即末法时。
②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译文】
我们正处在社会风气败坏的时代里,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来盖过别人,不要用自己的善行来与别人相比,不要用自己的才能来难为别人。应该收敛自己的才智,让自己似乎没有什么才能一样,看到别人的过失,要能宽容并尽量帮他遮掩:一来让他有改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看到别人有一点长处可取,有一点善行可以记录,要立刻舍弃自己的来学习,而且要大加称赞与宣扬。凡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不是出于为自己的私心,而是要为社会树立典范,这才是君子“天下为公”的气度。
【点评】
我们处在社会风气败坏的年代,不可以自己的长处来掩盖别人的长处,不可以自己的善行来与别人相比较,不可以自己的才能来难为别人。收敛才智,虚怀若谷,就像自己没有才识的样子。了凡先生的本意是要劝导人们谦逊包容,其实“收敛才智”,也可以成为一种谋略。宋代大将狄青就曾以这种“大智若愚”之法,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狄青不信鬼神,一次,他率军出战,因对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什么把握,要想法来鼓舞自己的士气。于是大军刚出桂林之南,便拿出一百个铜钱与“神”约定说,如果我的军队真能取得大胜的话,就请您显灵,让铜钱的正面都向上。左右官员以为此法愚蠢,都劝他不要这样做,担心若不如意,会动摇军心。狄青不听劝告,一定要掷铜钱。这时,成千上万的官兵都紧张地注视着狄青,只见他挥手一掷,一百枚铜钱落地,铜钱的正面竟然全部向上。于是全军欢呼,士气倍增,果然打了胜仗。凯旋后,取出封于原地的铜钱一看,原来一百枚铜钱的正反两面都是一样的。狄青是故意装作愚不可及,而实则聪明绝顶。
看到别人的过失,就要多多包涵,为他掩盖。一方面让他有自我改过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看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可供学习,有小小的善心善行,都要舍弃自己的成见,学习他的长处,并且为他们赞叹,广为宣传。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自己见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努力学习;而见到别人的缺点,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凡是在日常生活中,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不是出于为自己考虑,而是要为社会树立典范,这才是君子以“天下为公”的气度。这也深合传统“内圣外王”的思想。“内圣外王”是先秦道家提出的理想人格,后世儒者亦以此标榜。也就是要内有圣人之道德,视生死为一,与天地并存,顺任自然,与造化同往而不傲视万物;外有王者之名,施王者之政。
※※※
※※※
何谓爱敬存心①?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②,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③,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注释】
①存心:存有某种心思。犹言居心。存心即自觉存养人的先天道德本性。《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认为,君子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他能够自觉地反省、保养、发扬自己的先天善性,能够按照“仁”、“义”、“礼”、“智”等道德要求去做。
②悬绝:悬殊,相差很大。
③不肖:不才,不贤,不孝。《中庸·行明章》:“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