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心源:佛教名词。以心为万法根源,故曰“心源”。“心”字多义,主要为“集起”义、“本体”义。《菩提心论》说:“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天台宗本“一念三千”,主张“反照心源”,通过“止观”双运,以悟佛性。近代谭嗣同从其泛仁论出发,认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心源非己之源,一切众生之源也”。他试图通过扩张“心力”、“洁治心源”以度众生。
【译文】
什么是直和曲呢?现在人看到谨慎诚实的人,就一概把他们称为好人并赞赏他们;而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却宁可欣赏狂狷的人。至于那些谨慎诚实的人,虽然周围的人都喜欢他们,但孔子却认为他们是道德的败坏者。这样看来,世人的善恶,分明和孔子的善恶相反。从这一个例子来推测,便可以知道,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取舍,没有不错误的。天地鬼神对善人降下福报、给恶人降下灾祸,都与孔子有相同的是非标准,却与世俗之见不同。凡是想积累善行的人,决不可以只为了让人看到和听到,只有从心灵最深微的地方,默默地洗涤那些不好的东西。若纯粹是济世救人之心,就是直;若稍有一丝哗众取宠的想法,就是曲。若纯是出于爱人之心,就是直;若有一丝愤世嫉俗之意的,就是曲。若纯是出于尊敬别人的心理,就是直;若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想法,就是曲。这些都应当仔细分辨。
【点评】
什么叫做直、曲?现在人们看到小心谨慎、敦厚老实的人,大家都称他为善人而肯定他。但是古时的圣贤宁愿欣赏刚强不屈、有原则的人。至于一般看起来谨慎小心的所谓好人,虽然乡里都喜欢他,但由于这种人个性柔弱,欠缺道德的勇气,圣人反而认为他是道德的败坏者。所以世人所说的善恶,分明与圣人完全相反。从这件事上可以推知,世人对事物的种种肯定与否定,没有一件是没有差错的。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和圣贤的看法是完全一样的,而不是与世俗的人采取相同的看法。
因此,凡是要行善积德的,决不可只靠自己的眼睛所看见、耳朵所听见的来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应从内心最隐秘、细微的地方,默默地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加以洗涤、净化。纯粹是一颗救济世人的心,这就是端;如果有丝毫讨好世俗的心,那就是曲。纯粹是爱人的心,那就是端;如果有丝毫愤世嫉俗的心,那就是曲。纯粹是尊敬他人的心,那就是端;如果有丝毫玩世不恭的心,那就是曲。像这些都应当仔细地加以辨别。
※※※
贝壳()免费电子书下载
※※※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①,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注释】
①过咎:过错,错误。敦煌曲子词《十二时》之七:“下床开眼是欺谩,举意用心皆过咎。”
【译文】
什么是阴和阳呢?凡是行善事却要别人知道,那就是阳善;而行善事不让人知道,那就是阴德。人有阴德,上天会有福报;人有阳善,会享受世间的名声。名声,就是一种福报。不过,名声也是造物主所忌讳的。世上享有盛名却名不副实的人,常常会遭受到意外的横祸;那些没有过错却无辜地背负恶名的人,子孙后代却往往能飞黄腾达。阴、阳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
【点评】
什么叫做阴、阳?凡是做善事而被大家知道的,就是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的,就是阴德。有了阴德,上天会给予报偿的;阳善,则会给人带来好的名声,名声也是一种福泽。但是名声也是造物主所忌讳的。世上那些享有盛名,而实际上名实不相符的人,常常会遭受意想不到的灾祸;那些没有什么过错,却意外无辜地背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往往突然地飞黄腾达起来。阴阳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阴阳观念,是中国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