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元化十六年,苏松雨二十三,诸青二十六,他们依然是朋友,偶尔见面,偶尔说话。

那一年,诸青的病情有所好转,她的身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轻盈有力,也不再会动不动咳嗽,就在一切似乎都要好起来的时候,她遇见了一个道人。

那是一个年轻的女道,修长高挑,广袖宽袍,头发潦草地扎着,眼神里总是似笑非笑。她在涤尘斋之中见到了这个女道,雨棠说她们两个是故交。

然后――女道为她算了一卦,算成之后,却眼神躲闪,顾左右而言他。

在再三追问下,她才透露――诸青已经时日无多了。

诸青并没有多少意外,也不怎么伤心,她早早地就在等待这一天,只是如今,她有些担心那个青年。

如女道所说,一个月后,诸青开始急速衰弱下去,她差点就死在了那个冬天。

但她终究没有,她活过了春分,又活过了谷雨,在三月的某一天,她觉得身体又开始变得轻盈,她知道是时候了。

那天,她和苏松雨见了一面,他们在小院子中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如从前的任何一次一样,不过这次,她将跟随自己多年的琵琶赠与了他。

她说是因为最近弹不出好曲子,不算多高明的借口,但他似乎相信了。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四月初的簪花宴上。那是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大庭广众下处在同一场合。

簪花宴在春天举办,以赋诗为主题,风雅又有趣味。场地之中会准备大量时令鲜花,众人轮流赋诗,若接得好,便能获得一支花簪在头上,结束时。谁头上花最多,便是这一次的花君。

这次簪花宴是京中一名颇有名望的老儒举办,邀请了大半个文人圈,苏松雨与诸青亦在此列。赠琵琶的那天,诸青说她不会来,所以当苏松雨在临风台上看见她的时候,很是意外。

他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台上四周挂了轻薄纱帘,在四月和风中漫飞。苏松雨慢慢拾级而上,然后在纱帘翻开的一角之中,瞥见了女子月青色的衣袂。

片刻的惊讶后,他很快就想通了关窍,主办人在她为父亲平反的过程中帮了不少忙,于情于理,她还是来了。

同旁人寒暄两句后,苏松雨慢慢喝着案上的酒,隔着人群,他远远地看她,她也对着他微笑,笑容中有些狡黠,她似乎比以前还要瘦了,坐在飘飞的纱幔前面,像是随时会乘风飞去一般。

有伶人在厅堂的屏风后弹琵琶,这种正经诗会上,是不会有那等声色环节的,弹琵琶便只是弹琵琶,苏松雨抿了一口酒,他听出来,此时弹的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一首古老的曲调,唱着求不得的遗憾,这份遗憾在世上并不算稀奇,在千年后仍能叫人感同身受,他苏松雨,不过是千万落寞人中的一个罢了。

酒香清冽,四周的来宾已开始作诗吟诵,他饮了一杯又一杯,他默默地想着,自己其实不配有多伤心,因为他甚至没有去“求”,所以理所应当“不得”。

他们相识七年,彼此之间只有克制,那些温柔或是炽热的话,他说给月亮听,说给三月的春风听,唯独不会说与她听。

他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即使仅放在心里,彼此都会懂得。就如此刻,诗宴正酣,推杯换盏,满座的高谈阔论间,《关雎》凄婉的乐声里,他们隔着热闹遥遥相望,都读懂了彼此眼中的孤寂。

轮到他作诗了,苏松雨起身,朝着诸青的方向举起了酒杯,她的身边坐了不少女官,没人知道他这杯酒只是在敬她。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每吟出一句,便满堂喝彩,在众人的赞声中,他桌子上的花枝堆积得越来越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