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惯了,连父皇的人都敢觊觎,区区一个大家闺秀又算得了什么。

他见迟以薄也在场,以为他也是要看自己笑话的,要面子不肯认错,竟口出狂言:“我与小丽本来好好的,若不是九皇弟撞见了,被人看了身子,她自觉清誉受损,才会投水的。”

小丽便是死者女子的闺名。这话说得好像本来他与小丽就私通好了一样,还想把罪全都推给迟以薄。

怜妃第一个就不允许了:“请大皇子慎言。小丽鲜少入宫,更是与户部李家公子定了亲,她根本就没有见过你,怎可能与你……简直一派胡言,辱我侄女清白。”

而户部李家也站出来了:“怜妃娘娘说的是,小丽与我儿是两情相悦,还有书信为证。两人本打算明年大婚的……”

怜妃与儒妃不久前才痛失爱子,她们娘家本是支持大皇子成为太子的,出了这事后,她们不但不帮大皇子,反倒还打得他措手不及。

如今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大皇子再怎么狡辩也无用,竟有些忿忿不平。

皇帝已对大皇子感到失望至极,现在见到迟以薄乖顺站在一旁,又想起前几日训诫他的话,便问:“你既知情,为何当时不说?”

迟以薄恭敬地朝皇帝拜了一拜,才道:“这事传出去不好听。”

迟以薄没有趁机对大皇子落井下石,反倒让皇帝更看重了。他也明白这个儿子聪慧,朝中大臣如今都拥立大皇子。不是他不想说,而是说了恐怕没人信,反倒还会被陷害汙蔑。但是这些话是不能摆到檯面上来讲的,毕竟朝中的势力错综复杂。

反倒是怜妃还向迟以薄道谢:“臣妾还要谢过九皇子,没有让我侄女蒙冤。想她性子温顺,遇到这事,恐怕只会强忍下来而已……”

怜妃说着说着就哭了,似乎是替侄女不甘。

户部李家的人也十分愤怒,本是大好的姻缘,就因为大皇子一时好色,弄得家破人亡。

皇帝原先想大皇子好色点也不碍事,只要知轻重就好。但多年过去了,大儿子非但不改,还变本加厉。若是哪一天看上臣子的妻,是不是也要强夺过来。他如今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这个儿子是废了。

但父子亲情,要杀大儿子是不可能的,可给出的刑罚又要让众人满意。皇帝思考一阵,才痛心道:“剥夺皇子之位,贬为庶人。从今日起,关入朝元宫中,不得外出。”

大皇子以后没有了权力,就不能再做这等混帐事了。而他虽被贬为庶人,可依旧能居住在宫中,保他一世衣食无虞。这已经是皇帝想出最好的办法了。

怜妃与户部李家虽仍是不平,人死就该偿命,可大皇子身分贵重,这个惩罚已经足够重了。他们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谢恩。

倒是大皇子并不甘心,见事情已无转圜余地,竟生出了报復心,想弄个鱼死网破。他厉声指着怜妃与儒妃道:“你们这两个恶毒的女人,你们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对我下了药,才害我染上性瘾!父皇,他们的儿子死了是活该──!是报应──!”

怜妃与儒妃脸色齐变,可众目睽睽之下,她们得维持镇定。

其实她们也是政治权力下的牺牲品。想她们不久前才痛失爱子,三皇子与四皇子素来交好,即便小打小闹,也很快就和好如初。但这次却闹得很凶,怜妃与儒妃不知内情,只隐约知道与大皇子有关,没想到因此就发生悲剧。可背后的母家因权力与利益是支持大皇子的,竟要她们吞下这口气。

她们身为母亲,在后宫本来就活得战战兢兢的,好不容易把孩子扶养长大,孩子就是她们的命。这口气叫她们怎么吞得下去。于是她们不忍了,就是要给自己的儿子报仇,才策划了这齣戏码。

儒妃在此时说话了:“大皇子莫要胡说八道。”

在场不只有这两家人,还有一些朝中重臣。无论大皇子说的是事实还是汙蔑,在此声张后宫丑闻都是给皇帝丢面子。

皇帝当即冷了脸:“拖下去!”

几名侍卫连忙上前,这才将已然疯癫的大皇